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商会:架起街道商会发展的“立交桥”

2019年06月10日15:27来源:中华工商网 作者:庄道秋 见习记者 冒贻宣

  

  在南京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初年,江南巨富沈万三与儿媳妇“赌赛”筑桥,所筑三拱石桥被称为“赛公桥”,后称“赛虹桥”。如今赛虹桥,是南京市第一座定向型全互通式立交桥。抚今追昔,已不可同日而语。

  也许正是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为赛虹桥街道当地民众注入了擅商、守法、诚信的商业基因。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商会也在全国声名鹊起。

  去年12月,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工商联表彰的全国工商联系统32家先进集体中,赛虹桥街道商会是惟一一家街道商会。

  近日,在全国工商联通报的2017-2018年度全国“四好”商会名单中,赛虹桥街道商会榜上有名。

  一家街道商会缘何能屡获全国表彰?带着疑问,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试图复盘一个街道商会的工作原貌。

 

共生共赢,架起一座连心桥

  记者驱车行驶在南京凤台南路上,远远地看到一坐8层楼房,上面写着“赛虹桥商会大厦”。

  拾阶而上,迈入商会大厦,能切实地感受到浓郁的商会文化。在一楼大厅的墙壁上,布满了商会活动照片。其中,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感恩和顺,共生共赢”的商会发展理念八个大字。

  对于街道商会来讲,能拥有一座独立的商会大厦,实属不容。对此,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商会会长杨厚财这样告诉记者,商会大厦的诞生源自于赛虹桥商会与当地党委政府达成的合作——由商会负责运作一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作为产业孵化基地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优惠租金或免租金扶持,吸纳会员单位入驻,服务推动小微会员企业快速成长。近3年来,先后有28家会员入驻,涵盖了投资、贸易、教育等多个行业,发展迅速,培育出了数家千万级企业,充分展现了商会大厦的活力。

  江苏三维制造研究院负责人王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维是赛虹桥商会培育出的千万级企业之一。“我的团队2017年从北京来到南京,专长是做技术,不善于与外界交往,商会为企业架起了与政府和相关合作伙伴的连心桥。去年,我们团队由创业初期的4人增加到45人,投资孵化了10家企业、创造了4000多万元的产值”。

  南京集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坚专注亲子教育和亲子旅游。提到商会,他坦率说道,商会给予了太多的“支持”。2016年,在商会的支持下,企业走过了短期的流动性困难,实现了“新生”。在他的眼中,是商会给了他“底气”。“小企业独自上路,是脆弱的。进入商会这个大家庭,由会员企业的帮衬,我的心里觉到踏实,也充满感激。”

  从2014年底成立,王林的企业便入驻赛虹桥商会大厦,如今不足5年,年产值已突破千万元。

  这些企业的成功,源自于赛虹桥商会“服务孵化”的精准定位,和扎实实践。杨厚财说,2008年首次当选商会会长,历经10年,带领商会一路走过了由“空心”到“实心”的探索历程。赛虹桥商会围绕“四好”商会建设要求,探索出了独创的“学习型、实业型、投资型、文化型、服务型”的“五型”商会。

  回顾商会的发展之路,杨厚财充满感慨:“一开始,会员相互之间是陌生的,我们先从互相了解、学习、分享起步,让‘学习型’成为商会的底色。随着企业家们走得越来越近,资源交流成为新的主题,又定下‘实业型’的新调子。”每走一步,从会长到秘书长,必须率先拿出“以心换心”的态度,会员企业才能“将心比心”。商会才可能“抓得巧”“看得深”“用的实”,从小小的企业家“朋友圈”,成长成为企业赋能的“大平台”。

 

在商言商,架起一座合作桥

  明朝时期,赛虹桥横越在出入南京的内河之上,这方土地自发性地形成了木材集市。今天,从建材行业向快消领域快速转型,新的产业模式,也在此呼之欲出。

  杨厚财说:“做好商会,就是要在商言商。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激活商会活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擅商的文化基因,在赛虹桥商会不断沉淀。今年,“商会产业化”成为赛虹桥商会的关键词。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偶遇前来进行项目合作的南京食品商会。据悉,两家商会间的合作早已展开,涉及到50家多会员企业。以商会平台为依托,类似的跨行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转型活动等,定义着赛虹桥的“商会经济”。

  “我们的做法是,以商会平台为依托,打破过去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企业与企业之间实现互通有无,以行业为纽带,以商业为载体,成就会员企业,发展壮大商会。”

  杨厚财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通过商会平台,我们把大家的能量聚集起来,抱团取暖,克难攻坚,就不是1+1等于2,而是1+1等于无限大的N……”商会有实力,才能做好企业的“娘家”。

  以商会经济,激活商会活力,既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更需做实每一步。据介绍,商会成立之初,只有60多家会员企业,行业结构单一,会员之间彼此陌生,资源难以整合发挥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商会走出了“向内”和“向外”的两条路。

  向内,即商会开展“大走访”活动。由会长和轮值会长带队,坚持每月走进会员企业,深入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会员对商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以江苏省内优秀的商会、企业为标杆,组织会员前去学习、去借鉴。另一方面,狠抓规范做“筛选”,倡导行业自律,引领会员企业积极投身到商会工作中。

  向外,就是只要能给商会带来正能量,为商会做事,无不可以是商会的一份子。商会在组织建设上大胆创新,吸纳有意向加入商会的跨区域企业。“我们认为,只要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对社会有贡献,又自愿加入商会,我们就开门办会,广纳会员。”

  有为才有位。商会的务实之举获得了会员企业的点赞。“层级不高,层次很高”,这是外界对赛虹桥商会的印象。

  南京新瓦特质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丹秋的公司在江北新区,6年前,她受邀参加了一次赛虹桥商会会员学习活动后,便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商会。“找到了三观一致的人”,这是她的直观感受。“商会没有流于形式,不管是互相学习交流、召开理事会、还是组队考察项目等,都能让人感受到在集智、聚力上做实事。”

  据介绍,赛虹桥商会品牌形成了“虹吸效应”。一些开发园区和周边地区的企业自愿加入商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我们目前商会会员既有来自省内苏州、无锡、南通的,也有来自邻省安徽的。”杨厚财如是说。

 

立足基层,架起一座服务桥

  短短半个月,上百户商家全部实现安全撤离,没有钉子户,不给街道留“困难”——这是今年初,杨厚财的“亿源装饰城”合同到期时的一幕。

  杨厚财说:“作为一名商会会长,我要在各个方面都要带着作表率,只有这样才能让会员企业认可。诚信守法千金不换,这是一个企业家的本份。”

  据了解,赛虹桥街道商会会员都能洁身自好,守法经营,并且乐于奉献社会。在杨厚财看来,商会的健康发展与商会党支部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他说:“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会员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切实增强产业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赛虹桥历史悠久的商业的基因,继续传承;不仅传承着商业智慧,更传承着悠久的商人精神。这种精神,是重德有序,也是守望相助、成人达己。商会引导会员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杨厚财说,商会每年的一项固定工作,就是选择10位困难家庭学生,组织10位企业家,开展一对一长期精准帮扶。近五年来,商会会员企业累计捐款达到200多万元,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人次达3000多人次。“许多会员选择了帮助而不留姓名。”杨厚财这样说。

  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汪丹彦说:“商会是众多企业的集合体,是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商会作用的发挥,实现了一些党委政府想做而不能做,或者不便去做的事,而这些事情单个民营企业想办而又难以办成,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着代言、协调、自律、服务、引导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商会帮助他们打通了经济发展的基层毛细血管,真正实现了繁荣一方经济,福裕一方百姓。”

  “工商联工作关键在于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两个健康发展;基层商会的工作也是如此。”南京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德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他认为,基层商会只有跟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会员。赛虹桥街道商会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商会无大小,关键在品牌。如今,赛虹桥街道商会已成为全国基层商会的一面旗帜,各地前来考察学习的络绎不绝。杨厚财说:“各地前来‘取经’的很多,我们都是热情接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给大家,供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共同推动商会工作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