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家杰:制定幼儿园到高中人工智能教学指南

2019年03月07日13:40来源:新浪
  在全球人工智能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被认为最激烈。如何破题中国智能时代的人才缺乏?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香港恒基兆业集团副主席李家杰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了题为《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发言。

 

  李家杰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当前,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阿联酋、芬兰、丹麦、法国、英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已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包括国务院2017年7月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及同年12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四次提及“智能”。这些充分体现了国家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的决心和行动力。

 

  而全球人工智能的竞争,以人才的竞争最甚。各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无一例外都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人工智能研究和人才培养,先行者更深入到基础教育。以美国为例,美国自2011年起已在幼儿园到高中(K-12)阶段推行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近年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到全民人工智能教育的新阶段。

 

  但与此同时,全球也共同面临着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以中国香港为例,根据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和牛津大学的合作研究,在香港370万就业人口中,约28%的工作处于被智能化取代的高风险区域,即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中,面临70%的机会被智能化取代。高风险的工作往往是程序化、重复性程度较高的工作。

 

  李家杰表示,香港作为一个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尚且面临如此高的失业风险,对于其他制造业占经济比重更大的区域,情况将更加严峻。特别是对于现在仍在接受中小学教育的下一代而言,他们很可能从事许多现在还未出现的工作,而目前教育体系培训的许多技能未来也将不再需要。

 

  为配合国家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规划,李家杰建议从人才培养和引进两方面,为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积蓄人力资源。

 

 

  一、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教育公平。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助于克服传统大班教学的局限,实现个性化教育。如利用智能设备,可收集学生的学习进度数据,利用图像识别等技术可分析学生的理解程度,从而实现为每个学生建立专门的学习进度档案,并为每个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建议国家支持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产业,通过新的教育方法和应用,加速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改革。

 

  其次,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可减少老师的重复性工作,个性化教育必然对老师和家长的监督、辅导功能提出了新要求,如当机械可完成作业检查的功能时,老师和家长可腾出更多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发和心智的教育上。配合新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建议加强对教师及家长有关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适应智能教学手段,更好引导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建议探索利用智能化技术推广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如利用直播、交互式的智能白板和云平台,将较发达地区的课程同步连线到偏远地区,实现最大化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中国中小学阶段的数理科教育基础扎实,但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可进一步加强。建议从小开始培训人工智能新思维,推广全民智能教育。为此,需优化幼儿园教育管理制度,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不同程度的人工智能教学指南,并配套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

 

  改革职业教育,推广专题式教学。过去,数字化人才主要靠大学和职业学校所设的计算机学科,但培养的人才远不能应付需求。由于不少开发者可凭自学而成,非计算机系统或工程专业出身,通过网上或自学,愈来愈普遍。法国人Xavier Niel创办42学校(cole 42),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收学费,也没入学要求,没有教科书,学生几乎都是自学,采用同辈切磋教育方式(Peer to Peer pedagogy)和专题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学习自发性极高。学校的学生自由上课,也没课程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攻克一层层的项目难题。这样的教育模式也在美国、保加利亚、南非、乌克兰落地开花,在我国当前面临数码化转型的挑战背景下,这一模式值得借鉴。

 

  完善高等教育阶段人工智能学科建设,鼓励校企合作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或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必是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人工智能涉及学科较广,知识迁移能力要求高,需要学习者首先具备非常扎实的学科基础。建议相关人工智能研究院能够整合各学科资源,服务于跨学科建设。

 

  其次,校企合作是解决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缺口巨大问题的重要方式。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建人工智能专业和课程,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教学方案,参与学校实验室与配套环境的搭建,在供给一定数据的同时,发布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与教授尝试去联合解决,将业界经验有机融入学校中去的同时,也能给学术研究提供为产业贡献的机会。

 

  在人工智能领域,鼓励领先的巨头企业尝试开展企业公开课,向中小企业传递前沿理念和企业布局,担任产业转型升级的思想启蒙导师。在传播产品、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促进中小企业进步。

 

 

  二、如何做好引智工作。

 

  用好现有政策,吸引人工智能领域人才。

 

  建议在国家的人才引进计划下,有针对性地倾向人工智能各细分领域引进国际顶级科学家和优秀青年人才;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下允许的试点政策,在技术移民方面先行先试,给予外籍人才创办人工智能企业国民待遇;其次,应通过建立良好的产业环境,如更有利的数据开放、产权保护、生活配套等软要素,吸引海外人才的回归。

 

  善用香港河套地区,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搭建国际化人工智能平台。

 

  香港河套地区已规划发展深港创新及科技园,该园区享有独特的区位和制度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平台。建议善用河套科技园,对接全球资源,培育科技创新产业,实现在关键科技产业的布局,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税收、法制等有利安排,吸引海外投资人才、专业服务人才和人工智能科创人才等。建议国家积极分析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所需人才种类和数量,并依托香港河套平台培养和物色国际顶尖人才,促进人才双向流动。

 

  (责任编辑  颜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