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型”金融监管模式受推崇

2017年01月11日07:50来源:

    在新形势下,金融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协调,以阻隔风险扩大、收缩风险传递、防止风险外溢,维护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有效性、稳定性呢?在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华融证券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十一届(2017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来自业内的官员、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那么,在当前现状下,中国金融改革的应如何继续推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建议。他说,首先,在监管模式上要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政策功能上的相互协调与通过。其次,在监管架构上,可以保留现在的一行三会的模式,但是监管的重点、监管的功能要发生重大的变化,因为它的风险不一样了,或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调整成由目前扁平化的结构过程到双峰管理模式。
 
    何为双峰管理模式?吴晓求解释说,一峰是管理金融市场风险的监管,包括资本不足风险和透明度不足风险,这是金融体系稳定的前置监管;另外一个峰是金融体系稳定的保证。“后者是央行的职能,前者是金融监管委员会的职能,这两个组合都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监管的重点应该从资本监管为主逐步转入资本监管与透明度监管并重。”吴晓求说,监管的方式应该从传统监管走向智能监管与传统监管相结合,并逐步以智能监管为主。“所谓智能监管,就是要重视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这其中云计算、区块链的技术,将会使中国金融监管走向智能监管,智能监管是以大数据为前提的。”
 
    对于吴晓求提到的“双峰型”金融监管模式,论坛上,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也主张成立新的金融机构与央行共同监管。他表示,金融职能改革目前已达成共识,“一行三会”建设什么样现代职能监管框架,大体上两种意见。一是主张恢复由央行大一统监管的格局;二是合并“三会”成立新的金融机构与央行共同监管,即双峰管理模式。“我本人主张第二种意见,我认为恢复到央行统一管理是存在很大问题的,第一当初三会分出去就是因为金融市场突出化,央行无力监管在分出来了,现在比原来更复杂,再回到央行,央行有能力进行宏观微观的调控吗?我认为肯定存在着问题。”
 
    那么,“双峰管理模式”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中国银行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双峰监管”首先要把功能想清楚,要根据市场变化来配置监管资源。
 
    除了监管职能改革外,在金融市场基础建设方面,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提出了多条建议。他说,一定要强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法律基础,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对金融市场运行的重要,一方面应当尽快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立法体系,整合监管部门的零散推进,充实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运行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应当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环境,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法律措施,避免因存在法律不确定而阻碍金融市场发展即可能出现的金融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