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打破舒适区 创新无止境

2018年11月06日10:10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庄道秋
   张近东.jpg
    从白手起家到950亿财富傍身,从几个人的团队经营的小门店到遍布全球的零售航母,张近东创业的28年,历经中国传统百货与小零售商时代的勃兴、连锁经营时代的高歌猛进、零售电商化的扑面而来后,正迎来一个智慧零售开启的场景互联网+智能供应链的新时代。
    张近东和苏宁的这28年发展史,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浓缩的镜像。它为一代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并见证一批批有志者在风起云涌的创业浪潮中大展作为。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苏宁的创立;没有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就没有苏宁的今天。”已经带领苏宁易购跻身世界500强的张近东感慨,苏宁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有过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转型的迷茫阵痛,也有后发制人的弯道超越,但他最终带领他的部下完成了一次次执着坚定、自信从容的跨越,而每跨越一个困难都脱胎换骨、飞跃成长。
    如今的苏宁,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角色定位,而是在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场景方案、“物联网+零售”的智能云计算平台,实现全流程追踪消费者的购物轨迹,全线连接供应商、平台商、物流商、采购商、配送商、金融商、劳动服务商、库存服务商、信息服务商等零售业生态系统内的每一个生态伙伴,全面赋能合作伙伴,形成基于自主化、智能化的全新商业基础设施,为消费者演绎全新的连接和互动。
    张近东认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要始终把握行业的本质,坚守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变的是一定要掌握时代的前沿技术,才能最终服务好消费者、赢得市场。”从一个传统的家电零售企业,逐步壮大成今日的智慧零售巨头,从十几人的创业团队起步,到今天拥有遍布全球的25万员工的超级零售航母,创业28年,张近东为苏宁植入了创新与变革的基因。
逆向思维出创举  “小舢板”打赢“联合舰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货品严重短缺、人们购买力不强,空调不仅是稀缺商品,更是奢侈品,当时一台空调的价格是普通人三五年的工资。在这样的“卖方市场”下,旺季断货、淡季减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候拿钱买空调甚至会出现“抢”不到的现象。
    创业初期的张近东逆向思考,为什么不能“淡季订货、反季节打款”?由苏宁承担风险,主动投入资金,让厂家有能力在淡季进行生产,增加库存,为旺季销售做好准备。困扰空调行业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苏宁也因此成为当时供货最有保障的空调经销商,在探索更有效率的零供关系方面迈出一大步。
    1993年,广东三洋空调厂在南京举行供货商会议,厂家同时邀请了八大商场和苏宁。当主持人介绍张近东并请他讲话时,八大商场的家电经理们竟然同时起身,集体退场。而后面对“八大商场”的联合降价挤压,苏宁毫不退缩,来了个“硬碰硬”。在中国家电业第一次在卖方市场下出现的“价格战”中,苏宁凭借价格和货源的双重优势一举成名,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空调代理商。
    但张近东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做大而自傲自负。相反,除了一些外资品牌空调之外,苏宁对崛起于华南地区的一大批国内空调厂家,如华宝、华凌、美的、科龙、飞鹿、汇丰等公司也是优待有加。通过大手笔地下订金,苏宁不仅与这些后来的空调界大鳄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为这些空调企业的全国性跑马圈地贡献了力量。
    热心的张近东,甚至还会经常帮助一些新生的空调企业迈步全国市场。每年,苏宁都要帮助很多企业在全国召开区域代理商会议。这一传统最终演变成苏宁经常性地主导召开一些行业性会议,共谋行业的发展。
    企业间的往来就像朋友间的交往,你敞开真心,那么对方也会回报诚意,更何况还有着利益纽带的长期关系。张近东回顾当年华盖云集、门庭若市的情形时说:“其中一个因素是我们跟他们交往的时候很厚道,大家在价格方面很透明。比如我赚多少,你就能看到我赚多少。大家比较坦诚,都是敞开来谈。而且,当时大家都处在发展的初期,很多小的批发商由于资金很困难,工厂不给他们发货,我们也批发给他们,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还款期,赢得了他们的感激与信任。
先人一步转型连锁   叫响本土商业品牌
    上世纪末,随着中国家电消费进入普及阶段,市场规模迅速放大,竞争空前激烈,行业的供过于求问题凸显,利润率大幅下降。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上游渠道策略的调整,家电厂家要掌控终端,实现渠道扁平化。在家电批发环节,则由扶持大户转为“砍大户”。苏宁的零售、工程和批发三类业务中,销售规模最大的批发部分甚至出现亏损。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协议,中国将在3年后放开商业零售市场。彼时,沃尔玛、麦德隆、家乐福等国际商业巨头及百思买等国际家电连锁巨头正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在张近东看来,从长远、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中国必须要有自己本土的、立得住且叫得响的商业品牌。
    苏宁必须变革。
    犹如壮士断腕般,张近东决定打破原有的批发舒适带,全面转型综合连锁零售。这在企业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当时的现实情况是,批发业务,四五个人一年就能完成几个亿;而零售业务,直接面对终端激烈竞争,空调要一台一台卖出去,上百人忙活一年销售额也不过一个亿。
    对于转型,张近东的态度异常坚决。“谁再议论批发的可行性,我就开掉谁。”在1999年秋天举行的内部封闭式会议上,张近东放了狠话。
    这是苏宁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转型,张近东将之视为“第二次创业”。他提出“要在全国开出1500家店”,这一看似天方夜谭的目标遭到了业界的诸多质疑。
    在苏宁的连锁发展史上,2002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这一年,在前期各种尝试的基础上,张近东最终敲定了在全国开直营大店的连锁计划
    基于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张近东认为,未来几年流通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速度和规模的竞争。此时,苏宁的新战略应是从根本上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拓展竞争空间,或创建新的竞争空间。因此,有别于沃尔玛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张近东选择了另一条看起来风险很高、难度很大的扩张路径,即集中资源率先抢占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然后再向下线市场渗透。
    横向扩张,纵向渗透,以南京为起点,苏宁的电器连锁网络开始层层铺开,迅速扩至浙江、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并在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布局。到2009年,苏宁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连锁网络覆盖了300多个城市,拥有1600多家线下门店。
拥抱互联网   新十年战略规划
    张近东是强势的,旁人认为是不可能的挑战,他偏要一试。与第一次力排众议转型综合连锁零售类似的情景,在十年后再次上演。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一边是新一轮电商创业者的风生水起,另一边则是互联网大潮下实体零售的艰难求生。彼时的苏宁已经是最大的连锁企业。互联网大潮汹涌而来,需不需要转型,如何转?张近东又站在了十字路口。
    张近东的判断是,趋势取代优势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逃脱不了的宿命,但是企业可以选择顺应趋势,亦或是抵抗趋势。他的决定是“以变应变”,苏宁必须要“上网”,没有商量余地!
    2010年,苏宁易购上线。2011年,张近东在“2011-2020年新十年战略规划”发布会上,以“科技转型、智慧再造”为核心,从连锁发展、营销创新、科技转型、电子商务等方面阐述了未来十年苏宁的发展战略。他宣称,苏宁将变成一家实实在在的高科技公司,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智慧零售管理供应商。
    张近东的行事风格,从来都是不跟风、不盲从。2012年前后,当电商作为新经济模式如火如荼时,他却明确提出,“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也不只在线上,而一定是要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
    基于对用户和服务的深刻理解,张近东判断,纯电商平台存在着商品性能展示不充分、商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能满足消费者立体式购物体验的需求,于是提出要走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双线融合”的苏宁模式。
    实际上,苏宁的第二次转型,是张近东拿起互联网向自己开炮。企业自上到下,从思维到行动都要革新,可以说,这对苏宁而言是一次脱胎换骨似的转变。几年下来,不仅苏宁线下零售第一的地位没有被动摇,同时,苏宁易购也成功巩固了B2C电商前三的地位,企业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2017年,郎平来到苏宁参观时不禁惊叹:没有想到苏宁是这么的科技感十足,大数据运营、自动化物流基地、无人店等等,这些完全打破了她印象中的苏宁形象。
    张近东直言,如今在电商领域里,他是最懂线下商业的,而在线下商业中,也很少有人比他更有互联网运营的意识。苏宁人已经全面互联网化,借助互联网打开了产业的天花板,也有了更多的梦想和更大的追求。
智慧零售领跑行业  链接美好幸福生活
    “如果说前二十年的转型创新都还只是在实体经济范围内,那么最近这十年的转型创新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完全掀开了新的篇章,一场由实体到虚拟,再到虚实融合的商业大变局风潮涌动,新的技术再一次激发了我的创业激情。”对张近东而言,带领苏宁开启互联网转型以及智慧零售模式探索,是苏宁发展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篇章。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张近东用“智慧零售”为苏宁的探索下了定义。他认为,经历实体零售、虚拟零售两次变革之后,零售业将全面进入智慧零售时代。
    “智慧零售”提出后,行业的发展印证了他的判断。传统电商纷纷布局线下,全品类、全渠道、全客群的零售之路成为行业共识。目前,苏宁已积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云计算方面,苏宁不仅可以做到单台云主机部署不超过5秒、云主机弹性扩容周期不超过3秒、每天部署超3000台云主机、每秒支持50000次请求,更具备了强大的云迁移能力,可以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能力帮助合作伙伴展开数字化转型;在大数据方面,基于双线海量数据,苏宁可以做到月覆盖6亿线上线下用户,跟踪分析月覆盖21亿人次,产品数据模型已近万;在AI方面,苏宁已经在智能导购、智能客服、安防、语音引擎、图像引擎、语义引擎等层面取得突破,并展开了落地应用。
    “线上线下、大数据分析、刷脸支付、智能导购、AR易购、无人快递、智能音箱等等,技术让购物更便捷,让体验更美好,让服务更个性化,消费更有品质,生活更加美好。”张近东强调,智慧零售的核心是“场景互联网+智能供应链”,而其宗旨是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张近东的构想正一一实现,人们曾经的想象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场景:一觉睡醒,窗帘自动打开;伸个懒腰起床,洗脸刷牙时,镜子上会将显示出当日的天气走势以及服装建议;走到客厅,桌上的音箱会根据你的要求播放每日新闻或者喜爱的音乐;下班回家,根据你的定位分析,空调会自动打开;走到门口面部识别系统会自动识别开门;就算看场世界杯,也有AI帮你介绍球员,总结各种赛事数据……
    刷脸进店、挑选商品、扫码结账、自行离店……以前只能在科幻作品中看到的“无人购物”场景,如今已经在苏宁变为现实。
28年初心未改  创新无止境
    张近东创业的初衷,曾是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而今天的苏宁,作为一家社会企业,正在努力的为25万名员工、数以亿计的用户创造幸福生活。创业之初,苏宁和国内的其他零售企业一样,只能算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科技企业相差甚远。但今天,线上线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汇集先进科技,智慧零售正在重塑行业面貌。
    如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升级和智能技术正在重塑零售业,也在为苏宁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当下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更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苏宁也在大力发展智慧零售。
    线上保持高速增长,线下发起场景互联网革命,如今的张近东,打造了苏宁极物、零售云门店等一系列新业态。
    在技术狂奔的时代,有时候创新颠覆容易,而坚守则变得稀缺和艰难。如何实现两者平衡,张近东总结了三点:始终围绕客户价值创造,有效创新;把握行业本质,让一切技术为我所用;以工匠精神讲执行、讲细节、讲效果。“以不变应变、以变应变”,是张近东从苏宁几次重大战略调整中领悟出的真谛,在坚守中不断创新变革,在创新中坚守零售本质,是他的辩证法。
    张近东认为,一定要看清楚这个行业里最本质的到底是什么,“不管千变万化,也一定要把这些东西把握住了,我们这些年始终是把顾客服务作为零售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始终要关注老百姓在商品消费上有什么变化,就是老百姓在购物行为上到底有什么变化,我们始终要围绕这个东西来做。”
    回过头去看,在苏宁互联网转型之初,面对盛极一时的电子商务,当时如果放弃线下的发展,或许就不会有今天引领行业的智慧零售。因此,只有坚守初心,才不会迷失方向,在张近东看来,面对各种新事物,企业必须切忌在攀比中求大、求快,而是要稳扎稳打、精益求精。
    改革开放虽造就了无数企业,但只有极少数保持了稳健的战略成长,并摸索出了赖以持续成长的核心理念与规则,而张近东做到了——苏宁即将迎来而立之年。
    “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已经发出了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的新号角,这既是时代的机遇,更是苏宁的机遇,民营企业家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将企业做大做强。”张近东正带领苏宁以变革、创新的姿态面向未来,“企业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敢于走出舒适圈,要打破固步自封的藩篱,触摸时代脉搏,与时代共振,做时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