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生的半山腰——项建新和他的文字诵读之梦

2021年03月29日16:57来源:《中国工商》杂志 作者:曹原源

在北京三元桥商圈国航世纪大厦的“为你诵读”总部,“为你诵读”平台创始人项建新,与想象中的形象不太一样,看上去还很年轻。事实上,他刚过完44岁生日。

年过不惑的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已爬到了人生这座山峰的半山腰,“你既能看到身后至山脚既往的人和事,也能看到前方至山巅正在前行的人和事。这样的位置,提醒我:既紧迫又需从容,既自信又不能忘形,既自省又不妄自菲薄。换言之,就是不能因为以前取得点成绩就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也不能因为一时遭遇挫折而自惭形秽自行放弃。必须负重前行,直达峰顶!”

 

蓦然回首 与文字结缘已然30年

1976年,项建新出生在浙江省兰溪市梅江镇的一个小村庄。项建新说,他与文字的缘分始于两个人:一个算命先生、一个著名乡贤。在他的记忆里,父母曾多次提起,那个算命先生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项建新是“文曲星”下凡,将来要吃“舞文弄墨”这碗饭的。但对项建新来说,对他更有触动和令他向往的是乡贤曹聚仁,这是一个从隔壁村庄走出去的、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战地记者,是他唯一的偶像,于是乎,做作家做记者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项建新的志向。

志向虽然有了,但是生命之舟并没有按照项建新规划的路线航行。他走的每一步,看起来似乎都在沿着文字为脉络推进,但他承认这一切都充满了偶然性,并非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深受语文老师喜爱的项建新小学三年级时,便在老师的推荐下,把处女作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老师陈来成至今还记得那个作品的题目叫《我家有只大公鸡》。项建新后来发现,发表作品还能带来不少的稿费收入,家境贫寒的他为了能补贴家用,开始笔耕不辍。高中时,他就获得了“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的荣誉称号,成了当时年龄最小的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再后来,项建新如愿以偿地考入了理想中的学校,本科学习汉语言文学,研究生进修新闻学,得以在算命先生和曹聚仁先生指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项建新说:“我从小就是个文学少年,也因此学习了中文,学习了新闻,可以说和文字有一种不解之缘。”

项建新大学毕业后,没有悬念地从事了新闻采编工作。那个时候,恰好是媒体人津津乐道的媒体发展黄金时期。项建新先后在新华社、《经济观察报》等媒体从事采编工作。那时候的项建新,心怀新闻理想,意气风发,决意在新闻事业上大干一场。刚毕业的他被分到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领域,互联网产业那时还被习惯地叫作 IT 产业,软硬件等概念刚刚出现,发展前景尚不明朗。文科出身的项建新,尽管对IT 产业不是很懂,很多专业术语甚至还听不懂,但为了能在这个领域采到好新闻,在短时间内学习了大量 IT 产业专业知识,通过勤学多跑,不久就在 IT 行业崭露头角,成了有较高知名度的 IT 记者。项建新回忆:在《经济观察报》工作期间,经常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白天采访、晚上写稿,甚至可以连续一周连轴转,都不觉得辛苦。聊到当年,项建新依然激情澎湃,仿佛回到了挥斥方遒的青年时代。

人生总有些意外令人措手不及,也让人快速成长。2002年,工作不久,正一心扑在事业上的项建新,不幸突然降临到他身上,他的父亲不幸罹患癌症。他虽然有两个哥哥,一个在银行工作,另一个是企业职业经理人,都无法抽身照顾他们的父亲,项建新只好辞去媒体工作,在医院全职照料父亲。这种情形整整持续了一年,直至他们的父亲离世。

回到北京后的项建新,返回媒体,继续与文字打交道。但父亲的去世对他触动很大,他不得不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不应再在母亲身上重演,他开始寻找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他很清楚,如果继续在媒体按部就班地工作,要想顺利地赚钱买房,接母亲来北京养老的愿望就会变得遥不可及。

项建新当时所在的媒体已经过了辉煌期,迫于经营压力,正计划与外界进行商业合作。这个改革,让项建新既能继续从事新闻,还能赚到钱,他觉得是一个机会。为此,他自己花50万元注册了一个公司,准备大干一场。但后来,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中的商业合作无疾而终。

刚刚起了商业化运作念头的项建新,一下子处在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困顿中的项建新被迫向公关公司转型。这家为了赡养母亲起意成立的公司,成了他创办的第一家企业——首善传媒,“首善”的第一层意思就取之于“百善孝为先”。

 

创业艰难 人生多半是随波逐流

幸运不负善行人。“淘宝”成为首善传媒的第一个客户。项建新多年练就的丰富采编策划经验派上了用场。那个时候,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客户,项建新总能在客户的平淡信息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新闻价值,让常人眼中的乏味信息转化为有用好看的新闻,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深受客户青睐,“首善传媒”很快就成了一家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管理公司。

作为一家年利润常常能达到数千万元的公关公司创始人,项建新还是不满足。他说自己是“常年见猪在跑,却没有吃到过猪肉”。什么是“猪肉”呢?在曾经大量报道和服务过上市公司的项建新心中,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上市公司,是他想吃的“猪肉”。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前夕,对宏观经济敏感的项建新感受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构思转型的他毅然决然地关闭了经营数年的公关公司,因为公关公司的发展已经触及“天花板”,无法承载他谋划上市的梦想。

休息整顿期间,项建新出任了一家婚恋互联网公司的首席品牌官,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他,在帮助公司赢得婚恋市场品牌大战后,选择了激流勇退。其实,这与项建新念念不忘自己要吃“猪肉”的想法有关,协助实现他人的梦想并不是他的志向。

不过,他再次创业的公司,倒是从婚恋需求中产生了灵感,他试图开发两款以婚恋交友为目的的社交软件:一款是基于熟人之间的交友软件,另一款是基于陌生人之间的交友软件。在技术上一知半解的项建新,没能争取到所有股东的支持,他后来才明白,同样持反对意见的首席技术官,反对的理由,其实是该首席技术官本人还未能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前瞻思维的项建新,就这样与“微信”和“陌陌”的机遇擦肩而过了,该项目遂宣告失败。

此次创业失利,并没有让项建新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要从 PC 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决心。

音乐产业,是项建新长期关注的领域,他的目光移到了音乐产业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上。2013年,他推出了一款名为“招财铃”的K歌软件,这款基于熟人圈子的音乐社区的亮点,正是擅长文字的项建新开创性地提出了片段唱歌、改词K歌等概念,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很便捷地通过改编歌词生成来电铃声。同时,他还率先提出了让用户通过K歌来赚钱的创意,在产品中引入了虚拟货币(招财币)等概念,设置了赠送鲜花、用户提现等功能。这款K歌软件与当时正流行的“唱吧”等产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降低了UGC(用户生成内容)的难度,将整首歌的主歌和副歌截取成片段,以至于连五音不全的用户都能生成作品,加上当时的彩铃业务比较火热,项建新和三大运营商同步开展合作,用户录制成的作品可一键设为来电铃声,深受用户欢迎。但该商业模式有致命的“瓶颈”:项建新没有充足的资本去购买音乐版权,某音乐公司一个律师函就让该 K 歌软件下了架,该 K 歌项目又失败了。

回望来时路,项建新感叹,40岁以前的过往经历,真的谈不上有多少预见性,更多的是从一个点被动地转移到另一个点,被迫离开一个又一个的舒适区,在新的领域挑战自己的不舒适区,纯属随波逐流。

 

放眼未来 诵读成为文学传播新站位

被动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舒适区的项建新,在即将迈入40岁门槛的时候,迎来了一次主动出击的创业机会。

正为K歌项目失败困扰的项建新,突然接到一个青年诵读艺术家朋友的朗诵会邀请,尽管当时他对朗诵的兴趣并不浓厚,本能地想拒绝出席这次活动,但深知创业艰难的他还是生出了恻隐之心,觉得还是应该为朋友捧个场,因为他认为朗诵会也是青年诵读艺术家朋友的创业。抵达现场后的场景,大大出乎项建新的意料——所有票竟已售罄,会场座无虚席!更令他吃惊的是,原本以为诵读只是年龄偏长群体才会喜爱的艺术形式,但到场观众大部分竟然都是年轻人。在背景音乐以及灯光的烘托下,诵读艺术家的诵读仿佛拥有了摄人心魄的力量,让人如痴如醉、泪流满面。

项建新突发奇想:如果能将K歌的商业模式演变成“诗文文字+音乐伴奏+人声诵读”诵读标准化模式,那就是一个还未被人发现的新的创业领域,而且原先 K 歌项目遇到的版权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兴奋的项建新当即召开公司会议,正式宣布开发“为你诵读”APP。

现在看来,项建新之前的每一段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特别是K歌项目累积的技术基础、产品经验、运营经验,冥冥之中为他这次的“为你诵读”项目做好了铺垫。项建新说,每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早期,都有一个全能的创始人,能够胜任创业的方方面面工作。而在“为你诵读”这个项目上,项建新就展现了他的全能:懂融资、懂管理、懂艺术、懂文字、懂技术、懂品牌。为了“为你诵读”这个项目,他施展了浑身解数。

有着丰富媒体经验和品牌建设经验的项建新,在面对自己的产品时,更愿意打造一款自己会说话的产品,简言之,就是用户能在产品逻辑的引领下,自觉分享转发作品来产生口碑传播的效应。项建新提出,一款好的产品,应当能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让用户愿意去转发自己的作品,能让自己的朋友圈高看自己一眼。

事实上,项建新做到了。通过用户在第三方平台转发后带来的增量用户,“为你诵读”达到了平台用户总量的三分之二之多。截至目前,“为你诵读”的获客推广成本上还是零。

除了不断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外,项建新还提出了让用户能赚钱的理念,并从一开始就在产品中实施。用户通过好友送鲜花给自己获得打赏回报,平台和用户可以五五分成。每天得到千元以上打赏的用户不在少数。截至目前,提现额度最高的用户已经从平台上成功提现了120多万元。“把正能量的事业不但做得如此好玩,还能快乐赚钱”是很多用户对“为你诵读”深感敬佩的地方,他们不仅享受到了诵读之美,还让自己的有声语言艺术获得了经济上的回报。

如何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双兼顾是项建新的重要考量。搞文化就是书生意气甚至是迂腐?搞经济就是与文化不沾边浑身铜臭?对此,项建新的看法与众不同,他认为这两者是可以统一的:公益的初心,商业的做法,用商业文明的力量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为此,他把“为你诵读”的宗旨定位在“传诵文学精品,弘扬诵读文化”上。在对待平台的内容上,他亲自担任总编辑一职。7年来,他亲自甄选并监制了8万多首诵读范读的版权作品。正是因为长期对平台内容品质近乎苛刻的坚持,“为你诵读”通过“人声、伴奏、文字”三者组合的海量版权,已然形成了坚固的创业壁垒,已经打造成以“为你诵读”为龙头,“全民K诗、朗读者、校园诵读、方音诵读”为龙身的产品矩阵,令后来觊觎诵读领域的创业者望而却步。据悉,“为你诵读”为首的诵读产品矩阵已拥有2.6亿注册用户,覆盖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诵读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文学传播也迎来新的模式。项建新感到欣慰的是,“为你诵读”平台今天的产品模式和用户规模,已经成了文学传播的新模式。一首诗文的收听数动辄超千万用户已然成为常态。这样的成果,对打小爱好文学从事文学的项建新来说,无疑是幸福的、有巨大成就感的。因为,“为你诵读”已经成为项建新和文字续缘的新站位。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胡德平在广东肇庆举行的一次论坛上给予“为你诵读”很高评价,他说,“诵读”作为一种有声阅读方式,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你诵读”平台以及所举办的活动,是对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响应。

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沈建国也表示,“为你诵读”平台紧密结合了新时代条件,努力推进了全民诵读工程,积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社会正能量引导等方面,形成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全民阅读”作出了贡献。

44岁的项建新,喜欢以“一个站在半山腰的人”来形容自己,渐长的年纪给他带来紧迫感,岁月的沉淀又给他应有的从容感。项建新坚信,根据“为你诵读”的用户发展情况和财务表现,不但能通过有声语言艺术继续推动文学的有效推广和深度发展,也相信能在二级资本市场取得符合预期的斩获,吃到一直想吃的“猪肉”。

 

不惑之年 站在半山腰看人生

项建新说,未来5年,他需要的是静心洞察,把“为你诵读”平台发展成语言教育类的互联网社区,邀请名家开设各种门类的语言教育课程,让学生特别是边远学生和国际学生可以在线完成课程教育和等级考评等,持续发掘诵读行业的潜力,通过生产更好的内容,帮助平台和用户赚钱。

创业者最重要的思考不仅仅是进入机制,退出机制同样重要。成熟的投资人和创业者,需要用三分之一的比重考虑怎么把项目做成功,更需要花三分之二的比重考虑以怎样的时机和方式退出创业项目。能成功进入又能退出的项目才叫创业成功。

项建新表示,他会不断践行“公益的初心,商业的做法,用商业文明的力量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为此,他已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中华诵读公益基金,用于扶持诵读艺术家和诵读文学创作者,帮助他们举办个人诵读会、发行光盘、发行诗集,甚至帮助他们的孩子上学,为他们的家庭部分解决医疗报销的难题。

在项建新眼里,40岁就是个人生分水岭。40岁之前,会考量自己还有很多目标等待去实现,总觉得时间不够用;40岁之后,心里却希望永远住着一个18岁的自己,努力地留住一份纯真。回首过去,做错过很多事,也做成了很多事。要时刻敲打自己,让自己清醒一些,在未来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方向,踏实有效地做好一些事情,不再随波逐流。在有限的生命面前,要更加注重生命的品质。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释放点,让自己能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结合点、平衡点,让自己无愧于这个时代。

站在人生的半山腰,项建新会往山脚下看,也会朝着山顶看,他很清楚自己的站位,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在喜欢的文字艺术上做出更多作为的愿望,寄望未来能以更加生动多元的方式去推动文字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曹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