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的中国“堂吉诃德”

2021年05月04日23:26来源:《中国工商》杂志 作者:王哲
  2020年12月下旬举行的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讲到在当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肆虐之际,恰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并购的好机遇。他特别提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侵袭西方世界的窗口期,李书福带领吉利在海外成功并购沃尔沃,成为第一个拥有世界豪华汽车品牌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型案例。

从没有正经学历、长相谈吐略显“土气”的放牛娃,到从事小本买卖,数次大胆闯入民营企业禁区的商人;从初出茅庐大胆预言通用、福特破产,到多次海外并购,成为拥有沃尔沃、路特斯等豪华汽车品牌,参股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他曾被称为中国企业家中的“堂吉诃德”,却拥有“堂吉诃德”所没有的将挫折变作动力、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他就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从放牛娃到造车狂人


1963年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小山村的李书福,小时候正儿八经放过牛,也因暑期放牛赚钱,李书福过得比其他同学“阔绰”些。高中毕业后,十八岁的李书福敏锐地感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选择创业。在创业的头十几年里,和很多小老板一样,在利润的驱动下,他四处摸索,从事了很多行当,积累了第一桶金。

李书福从小喜欢车,小时候兄弟四人的床下,全都是用泥巴做的汽车。李书福萌生了造车的念头。然而在那个时代,汽车业并没有对民营资本开放,于是李书福决定从借用许可证生产摩托车开始,造出了内地第一批踏板摩托车,后来在市场大卖。1996年5月,吉利集团成立。他的摩托车最高年销售量达到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远销国外。

但李书福心中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汽车梦。他回想在深圳进修期间花 6 万元买的一辆玻璃钢壳的中华牌汽车,拆开研究之后,觉得工艺很简单,自己也能做。

1996年6月,李书福准备秘密打造一个汽车生产基地。李书福的想法遭到了董事会几乎所有人的强烈反对,但经不起李书福一再坚持,就同意先投资试试看,不行就撤。

李书福开始了他的造车梦,他先买几辆奔驰车拆解研究,又买来红旗的底盘和发动机等主要部件参考,进行逆向开发,最后用玻璃钢打造外壳,将零部件组装起来。

1997年,吉利正式宣布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业。当时,汽车业绝对属于国企垄断行业,一个毫无经验的民营企业造车简直是天方夜谭,更何况李书福还面临着更为棘手的问题:需要一张汽车生产许可证!李书福被众人嘲笑为堂吉诃德似的人物。李书福更是在央视直播现场口出狂言:“造汽车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加一个铁壳”,让四座皆惊。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书福四处奔走却屡屡碰壁。他找到当地经委,对方说没有权限批 ;找到浙江省机械厅,厅长说:“你好大的胆子,造轿车是国家严格限制的”;李书福不服,又跑到国家机械部,满怀激情地说:“轿车进入中国家庭,价格应该在3万元到5万元之间,要改变一辆桑塔纳卖20万元的现状,民营企业必须起到关键作用”,而得到的答复却是:“你去幻想吧”。

无奈之下,李书福决定曲线救国,投入1400 万元收购四川德阳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汽车厂,但对方只有微型客车的生产权限,吉利就只能打政策擦边球,生产两厢微型轿车,总算打入了被国有汽车厂商长期忽视的低端轿车市场。

随后几年李书福继续为吉利多方奔走,只为争取一张正式的汽车生产许可证。1999 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视察吉利时,李书福动情地说:“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2002年11月初,在中国入世前夕,吉利终于如愿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轿车许可证。李书福以低价策略将吉利打造成拥有6个制造基地,年产30万辆整车的自主汽车生产商。

 

核心技术为生产护航


开始,吉利一直用的是天津汽车配套在夏利上的,引进丰田技术生产的8A发动机。对标当时售价 8 万元到 9 万元的夏利,吉利汽车售价仅为5.8万元,但山寨的外观、粗糙的内饰、令人不放心的质量让吉利汽车一开始鲜有人问津,头两年只卖出去几千辆……有人当时戏言,开吉利车要有不怕死的精神。不过吉利还是依靠高性价比逐渐打开了市场。

然而就在这时,发动机厂家突然要求涨价,李书福派人到天津跟对方谈判,一连七天,吉利的工厂不得不停工。这件事让李书福意识到,吉利要想做大,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下大力气搞发动机研发,经过一年的努力,吉利终于生产出了自己的发动机,并开始批量生产。

除了发动机,变速箱也是汽车的核心部件,自动变速箱更是国内的空白。2000年,国家投资8亿元组织上汽、天汽研发自动变速箱,却迟迟没有研发出来。于是,李书福从天津齿轮箱厂挖来自动变速箱攻关团队的专家徐柄宽来吉利考察。“自动变速箱能不能搞出来?”李书福问,“可能性是有的,最多50%。”徐柄宽回答。“如果在吉利干,要花多少钱?”“1500万到2000万!”

李书福当即拍板请徐柄宽到吉利成立变速箱公司,同时从日本和德国买来精密机床和加工设备,开始了自动变速箱的研发工作。2005年,三速自动变速箱研发成功,装在了吉利新车自由舰上。吉利继续在研发路上狂飙。2008年,吉利在全球率先推出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为中国汽车业赢得了国际荣誉。

2004年,随着钢材、零部件涨价和人们对汽车要求的逐步提高,廉价的吉利汽车慢慢不赚钱了,特别是遇到利、奥拓大幅降低价格打价格战,吉利遇到汽车碰撞测试危机等挫折后,他意识到,吉利必须向高端转型。当他在集团内部提出这一想法时,又一次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吉利车不再便宜还怎么卖?这个选择实在是太冒险了!

心意已决的李书福再次力排众议,他淘汰掉旧的设备和模具,并从日本、瑞典和韩国引进全套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更高端的车型。转型初期是痛苦的,吉利宣布涨价后,月销量随即大幅下滑,从3万辆猛跌至五六千辆,但随着高一档次的自由舰、金刚、远景逐渐取代豪情、美日、优利欧,销量开始逐渐回升。李书福此时已深知,底子差、起步晚,民营企业生产汽车完全靠自主研发未来胜算渺茫。

 

“蛇吞象” 的成功路


李书福战略性地将目光投向海外,他决定通过收购来获得技术和品牌。2006年,吉利出资英国锰铜公司,2009年又收购全球第二大独立变速器公司 DSI。但李书福最心仪的还是沃尔沃,早在2002年他就扬言要把沃尔沃买下来。沃尔沃有70年的悠久历史,是当时全球四大主流豪车之一,而当时的吉利才刚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李书福的梦想似乎遥远得像个笑话。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李书福千载难逢的机会。当金融危机汹涌袭来,百年老店通用汽车轰然倒塌,在巨额亏损的压力下,福特新任CEO穆拉利推出“一个福特”战略,陆续出售路虎、捷豹等子品牌。而李书福早在千禧年就曾经放言,通用和福特迟早要破产,而这在当时被大家当作一个话。

李书福看准时机当即行动。他先去了一趟英国争取到汇丰银行的资金支持,之后前往美国拜访福特公司高层,达收购沃尔沃的强烈愿望,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对方根本没有把吉利列在考虑范围内。李书福并不死心,他先后两次跑到底特律车展找机会跟福特首席财务官喝咖啡,软磨硬泡,但对方婉转地表示:我们一年的销售额150亿美元。言外之意,吉利太小,还不够格。但对方记住了这个执着的中国人。后来,当福特下决心出售沃尔沃时,把吉利列为优先竞购者。

为坚决实现收购,李书福聘请罗斯柴尔德、德勤、富尔德等机构,组成200多人的谈判团队,展开了一轮轮艰苦的谈判。光是准备的谈判资料就重达几十公斤,吉利的谈判成员频繁往返于国内和欧洲,有时早上醒来都不知道身在哪一个城市。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2010年3月28日,吉利终于在瑞典哥德堡收购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并购。

然而,伴随吉利收购沃尔沃始终,争议和质疑的声音一直不断。人们不相信吉利能够并购沃尔沃。因为即使福特这样的巨头在1999年收购沃尔沃以来,沃尔沃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之前中国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失败案例也是前车之鉴。吉利吞下沃尔沃时这笔交易曾被业界评论为“赌博”和“急于求成”,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李书福的笑话。

早在谈判期间,沃尔沃的工会代表就质问李书福:能不能用三个字来解释,吉利凭什么比别人做得更好?与会的福特高层赶紧出来解围:这怎么可能?没想到李书福平静地回答:“可以。I love you !”

面对沃尔沃高管的敌意和外界的质疑,李书福有着自己清醒的认知:沃尔沃之所以亏损,原因是规模小,研发投入大,导致单位成本很高。只要将规模做上去,就能盈利。他又一次发出豪言,沃尔沃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老虎,吉利要做的就是放虎归山,恢复它的野性,用两年时间让沃尔沃盈利。

福特收购沃尔沃后,往瑞典派了一两百人的管理团队,与沃尔沃的自有团队摩擦不断。与之相反,吉利对沃尔沃充分放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李书福承诺保持沃尔沃的独立性,保留目前的生产研发以及运营流程,保证了沃尔沃品牌的纯正。李书福表示,两者是兄弟不是父子,未来的方向是像大众和奥迪那样。同时,双方要通过联合研发、联合采购来发挥协同效应,吉利将帮助沃尔沃开拓新市场,降低成本,拓宽产品线。

时间证明了李书福决策的正确。在经过了三年的磨合之后,沃尔沃慢慢地由复兴之路走向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几年来沃尔沃高歌猛进,业绩连续大幅度增长,彻底扭转了福特时代连年亏损的局面,品牌形象也脱胎换骨。昔日濒临破产的沃尔沃业已焕发新生,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的销量大幅增长。那些当年准备看笑话的人,现在不知作何感受。

更为重要的是,吉利汽车也同时大步前进。通过对沃尔沃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吉利也得以全面掌握新产品的整套开发流程、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不输于合资品牌的工艺制造能力。短短几年间,吉利造车水平大幅提升,一举挥别了“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旧日形象,并已成为中国品牌的最强“车界代言”。集团市值也顺利突破千亿大关,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

 

让世界充满吉利


“让世界充满吉利”是李书福和他创立的吉利汽车的极致梦想,吉利汽车不断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

2013年2月,吉利全资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投资3亿英镑建设位于英国的安斯蒂新工厂和吉利英国前沿研发中心。2017年3月初,专为英国伦敦公共交通服务打造的TX5正式在安斯蒂新工厂下线,取代伦敦市区当中的2万多辆传统动力车型成为新一批出租车。

2013年,吉利白俄罗斯SKD工厂投产,为白俄罗斯建立了第一条汽车生产线,圆了该国人民的“轿车梦”。2017年,总投资3.29亿美元的白俄罗斯工厂主要生产吉利3.0新车型,这是吉利进入欧洲国家的第一站。吉利汽车在白俄罗斯、印尼、埃及等地建立了 CKD( 全散件 ) 工厂,在乌克兰、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等国拥有SKD(半散装) 工厂,出口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

1998年才开始卖车的李书福,在五年之内就推出了震惊海内外的第一辆国产“跑车”——吉利美人豹,该车在外观、质量、动力等方面备受嘲讽,但这些冷嘲热讽并不能浇灭“狂人”李书福的跑车之梦。2017年5月24日,吉利集团宣布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随着80后90后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比以往更加追求科技、品质和个性。李书福意识到吉利必须进行主动性的战略调整。2014年年底吉利发布了全新的品牌使命——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由沃尔沃元老彼得·霍布里设计的自主品牌中高级车型博瑞也随之正式发布,其设计兼顾了国际潮流和中国古典审美,推出后拿奖无数。吉利又推出第一款SUV车型博越。博越也不负众望,叫好且叫座。

2017年4月16日,由吉利与沃尔沃合作推出的高端品牌——LYNK&CO正式定名为领克,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吉利研究院总部)全面投入使用。领克汽车在美国底特律正式发布就奠定了其“国际范”,“全球销售和全球制造”是领克的目标。

2017年11月,吉利曾向戴姆勒提出收购请求,希望戴姆勒可以发行新股,以便吉利买入新股,但遭到戴姆勒的拒绝。在外界认为李书福此次圆梦之路必吃“闭门羹”时,事情又一次神奇地迎来转机。2018年2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确认,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据悉,此次李书福以90亿美元买入奔驰母公司股份,并一跃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

多年前丰田汽车特别顾问服部悦雄就曾把吉利称作“是个了不起的公司”。吉利从一家被广为嘲讽的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为备受国际瞩目的中国品牌代表,实现了“中国投资”与“欧洲技术”的顺利对接,东方所有权与西方治理架构相互融合,打造了一套全球型跨国公司经营新范式,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李书福并不满足于既有的成功,他展望未来认为未来汽车将向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发展。这对吉利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和机会。“我现在的大量时间都在研究世界,看看这个世界怎么变。”李书福说。

去年在疫情之下,“逆全球化”倾向进一步抬头,全球汽车产业损失巨大,李书福却逆势而动,加速了吉利的“全球化”进程。2020年2月10日,春节后复工的第一个工作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拟计划进行业务重组,试图打造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汽车集团。

“2020年是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种不同理念进一步对冲的一年,两者最终将会找到一个平衡点。”经常提起自己放牛娃身份的李书福谈吐间已然像是资深的宏观经济学家范儿了。


(责任编辑 曹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