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八个项目同步启动,总投资逾四百三十九亿元

娄商为娄底“材料谷”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2025年10月20日10:50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湘中娄底,一场乡情与商情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
  10月18日,第七届全球娄商大会在湖南娄底盛大开幕,来自海内外的600余位娄商代表、商界精英及各界嘉宾齐聚故里,共叙桑梓情谊,共商发展大计,共话合作未来。
  这场以“传奇娄底正青春·天下娄商绽芳华”为主题的盛会,既是乡情的温暖汇聚,更是产业与资本的深度碰撞——就在大会前夕的10月17日,娄底集中举行娄商投资项目开工投产仪式,128个项目同步启动,总投资达439.15亿元。这些项目精准覆盖钛材料、硅钢及电机、变压器、家电全产业链条,高度契合娄底“材料谷”建设方向,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就业超5000个、年新增产值超300亿元,为娄底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产业转型:从“资源依赖”到“材料高地”
  娄底素有“十里钢城”“江南煤海”“世界锑都”之称,曾依托千万吨钢铁产能、丰富矿产资源撑起娄底区域经济发展大业,但随着我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传统产能收缩、资源依赖型发展路径受限,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2022年起,娄底锚定“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目标,将其列为全市“一号工程”,构建以钢铁新材为主导、多材料协同发展的“1+X”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中部先进材料产业高地与全国先进材料产业名城。
  而被称为钢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硅钢(广泛应用于电机、变压器核心部件),成为这场转型的“主抓手”。
  经过3年深耕,娄底已建成全球领先的中高端汽车板生产基地、世界一流的液压油缸智能制造产业园、亚洲最大的高强钢基地及全国最大的硅钢基板生产基地,“材料谷”初具规模。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娄底“材料谷”集聚规模以上企业520家,年营业收入近2000亿元,对全市规模工业贡献率接近90%,正稳步向三千亿级产业高地迈进。
  娄底市在大力发展硅钢的同时,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建设中部地区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钛材料全产业链生产基地,打造“中部钛谷”。
  日前,2025年钛材产业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99.8亿元的3个项目同步启动。这批项目贯穿钛材料“原材料保障-精深加工”全链条,标志着娄底千亿级钛材产业正式扬帆。
  在钛材料布局中,娄底充分发挥娄商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五江集团通过新疆湘晟公司每年向娄底输送近3万吨钛材,筑牢上游原料根基;涟钢凭借热轧技术将钛锭加工为钛板,打通中游制造环节;下游则计划引进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医疗等终端企业,构建“钛熔铸-钛材-钛制品-高端装备与应用”完整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娄底已签约的21个钛材料全产业链项目中,13个由娄商牵线引入外地优质企业,形成“以商引商、产业链聚产业”的良性循环。
娄商力量:从“规模优势”到“经济劲旅”
  “娄商,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段精彩的传奇;娄商,更是一种家乡的骄傲、一份难舍的牵挂、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第七届全球娄商大会开幕式上,中共娄底市委书记曾超群的这番话,道出“娄商”二字超越地域标签的厚重分量。他们是娄底民营经济的“硬核脊梁”,更是从“百万身影闯天下”到“万亿资产兴家乡”的蜕变见证者。
  早年的娄商,以“肩挑货担走四方”的坚韧织就全球商业网络:近百万经商务工群体遍布长三角、珠三角及东南亚、欧美,新化文印占据全国近九成市场份额,冷江物业深耕珠三角城市服务,双峰农机远销30多国,涟源百货走向全国,“小生意做成大产业”的故事处处可见。
  如今,这份“规模优势”已沉淀为“经济劲旅”实力:全球娄商总资产突破万亿元,涉足行业170个;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5家娄商企业上榜,数量稳居湖南省地级市前列。特别是由娄商创办或控股的上市公司达30余家,覆盖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娄底重点产业,成为连接家乡与全球资本市场的“纽带”。
  更珍贵的是,这份力量正以“反哺家乡”的姿态与娄底同频共振。近三年,“娄商回归”项目达348个,总投资超2070亿元,并非简单“资本回流”,而是精准锚定“材料谷”建设的“战略注入”。
  宏旺控股集团董事长戴促辉是“娄商回归”的典型。他在娄底投建集团首个高端硅钢产业项目,打造年产96万吨的硅钢智能制造工厂,使娄底硅钢产销量居全国第三,为娄底抢占“钢铁芯片”赛道奠定基础。
  广东鑫奇电气董事长付冬文的“归乡路”满含深情:在顺德深耕厨电30年的他,2025年7月回乡租赁标准厂房建生产线,单一款厨电单品月产值便突破700万元,其领投的湖南鑫奇(国际)智厨产业园已开工。
  湖南爱派尔总经理邹宝华则主动当起“招商大使”。原本计划为娄底引进5家配套企业,最终因家乡优良的产业配套与营商环境,吸引远超预期的企业落地,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的集群效应,让娄底装备制造产业链愈发紧密。
  从“闯天下”到“兴家乡”,娄商用实干诠释了“经世致用、崇德尚义、敢为人先、善作善成”的娄商精神内核。
营商环境:从“破局提质”到“兴商赋能”的跃升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产业搬回来,而是带着一条完整的钛产业链,回到这片养育我的土地。”第七届全球娄商大会现场,湖南五江控股集团轮值主席兼总裁肖志海的话,道出了众多娄商“归乡”的底气:这份底气,源于娄底营商环境的深刻变革。
  20年前,肖志海远赴新疆创业,打造钛矿开采、冶炼到材料加工的全产业链。2023年起,娄底市委、市政府多次赴新疆招商,以“懂产业、尊企业、重细节”的温度打动企业。
  “这种温度体现在他们对产业规律的理解,对企业的尊重,以及对细节的把握上。”肖志海坦言,选择回娄不仅是“回报家乡”,更是“顺应时代、把握机遇的产业选择”,他坚信娄底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钛材料产业的重要一极”。
  这份“温度”并非偶然。近年来,娄底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改革”工程,构建起“市委主导、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政协建言、纪委问责”的完整生态。
  目前,娄底市已经建立娄商数据库与市级领导挂点联系机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个严禁”》《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行柔性执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实行半年、年终两次考核排名,并将结果与绩效考核、干部提拔挂钩。
  同时,创新推出“营商环境直通车”与“娄底营商码”,设立“热线直接、信息直报、上门直访、沟通直面、诉求直办、服务直达、问责直处”七条渠道,近三年,书记市长现场办理企业诉求163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2%。2025年初,娄底市又发布民营经济发展“责任清单”与“负面清单”,打出政策组合拳。
  高效服务与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加速度”。在娄底,企业开办最快4小时办结,工业用地实现“拿地即开工”,不动产登记“全国通办”;针对“材料谷”产业需求,推出“三电贷”“三电担”专属金融产品,已为“三电”企业融资担保1.98亿元、授信20.2亿元,同时,推进“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降低用能成本。
  娄商回归企业佛山市南海区绿智电机设备有限公司曾因车间电压不稳影响投产,帮办专员48小时内协调完成专用变压器扩容;创微达电器拓展海外市场时,园区专班主动对接海关、商务部门办理进出口资质,并联系中南大学解决电机降噪技术难题;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采用“垂直工厂”模式,节约用地8.55万平方米。这些细节,让“身在湖南、办事不难”“湘商在湘更吃香”成为娄商的共同体验。
  从“世界锑都”的资源依赖到“中部材料谷”的产业升级,从“传统钢城”的路径依赖到“材料谷”的转型突破,娄底与娄商的“双向奔赴”,不仅书写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更让“情系桑梓、共筑未来”的故事,在湘中大地持续激荡新的回响。(章勇 吴石坚)

 

(编辑 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