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民企挺进中部地区“材料谷”

2022年12月30日12:01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章勇】12月26日上午,一抹冬日暖阳斜照在湖南娄底市经开区一处在建项目工地的外墙上,湖南金驰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金强指着墙面上"磁性材料"产品概述,描绘着他"迈步中国无取向金属磁材料产业帝国"的梦想。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头顶上"打造中部地区一流的先进材料产业高地"的横幅迎风招展。
湖南浙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牌号硅钢项目落户娄底,结束了湖南无“高端无取向硅钢”的历史。图为公司生产的高牌号硅钢产品。本报记者章勇/摄
 
  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谢金强分配到娄底市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但一年后,谢金强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那里他主持研究了世界上第一代电动汽车EV1,以及多种型号汽车的金属材料和发动机控制系统。
  近年来,娄底市聚焦新材料产业,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加快推动相关项目落地。谢金强怀抱产业报国的梦想,成立了湖南金驰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投资32亿元开发生产高新金属磁材料产品。在这里,湖南金驰将与产业园企业一起为娄底"材料谷"镶上耀眼的"新明珠"。
  谢金强的新材料报国梦,只是娄底市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剪影。
 
  中部地区"材料谷",民企挺进奋战
 
  2021年11月18日,上任不到一个月的娄底市委书记邹文辉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他强调,加快推进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贡献娄底力量。
  近年来,娄底市发挥"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引擎作用,统筹推进高强钢、耐火材料、先进陶瓷等核心优势产业,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
  娄底市材料产业领军企业中,1958年成立的国有涟源钢铁厂(简称"涟钢")是娄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的基础依托。此前,涟钢已成为全球产能最大、品规最全、技术最先进的热处理高强钢板生产集团企业。
  "但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以涟钢为圆心,以'材料谷'为圆圈,发展民企配套国企。利用就地取材优势,多点开花,齐头并进是娄底打造'材料谷'的初心与愿景。"娄底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李德仁表示。
  布局硅钢产业,是娄底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的重头戏。
  硅钢,被誉为钢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促进电气产品升级换代的关键战略材料,是娄底市打造"材料谷"的底气所在。
  2021年,抱着配套涟钢的使命,民企湖南浙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浙湘新材")高牌号硅钢项目落户娄底,并于当年投产,其生产的高牌号硅钢,结束了湖南无"高端无取向硅钢"的历史。
  在娄底奏响硅钢产业的"交响曲"中,民企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交响曲"中一个"高音"。宏旺新材年产96万吨高牌号硅钢项目自去年10月8日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现已完成80%以上厂房主体工程建设,投产后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目前,娄底拥有湖南宏旺、浙湘新材等20多家硅钢研发生产民企,其中,开工建设的中高牌号高磁感全工艺硅钢生产项目产能达334万吨。
  2022年,以硅钢为代表的产业链将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硅钢产量在全国排名领先。
  "新化陶瓷"是娄底打造"材料谷"的关键战略材料产业之一。
  新化县是全国较早发展特种陶瓷的地方之一,有"全国特种陶瓷之乡"的美誉,其电子陶瓷产量居全国首位,部分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90%以上。
  据介绍,目前全国唯一一所国家电子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设在娄底。这标志着娄底市在电子陶瓷产业领域的高地位,也为娄底打造"材料谷"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动新化电子陶瓷产业"驶入"快车道。目前,全县电子陶瓷产业链形成了以鑫星电子、美程科技、安地亚斯、林海陶瓷、长江电子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用陶瓷民企230多家,产品有5000余个品种,年创产值达170亿元,年出口额稳定在4000万美元以上。
  在娄底,"硅砖"有着近两百年的生产历史,是娄底打造"材料谷"的重要支撑。
  在娄底冷水江市,硅砖产业享誉全球。20世纪90年代,原冷水江耐火材料总厂因生产的耐火硅砖带有独特的"菊花纹"而成为一张"名片",形成了"北有洛(河南洛阳)耐、南有冷(冷水江)耐"两分天下的格局。
  目前,由国企改制的冷水江市鑫达耐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简称"鑫达耐火")生产"硅砖"的产能和品质已跻身国内第一梯队,是湖南最大玻璃窑用高级硅砖生产销售企业。
  "公司就地取材,把矿石加工成硅质耐火材料,用于建材、冶金、化工、电子等行业。"鑫达耐火董事长唐文辉表示,作为生产光伏玻璃、浮法玻璃窑炉所用优质硅砖,公司占据全国市场70%的份额,出口占总产量的30%。
  作为全省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冷水江市探明可供开采的煤炭、白云石、石墨等矿藏48种。围绕做精耐火材料、高速棒材、紧固件等原材料,预计到2025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目前,娄底以冷水江市为基础,建成了全球重要的玻璃窑用硅质耐火材料生产基地。
  当前,娄底"材料谷"数百家企业初步形成钢铁新材、先进电子陶瓷、耐火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至此,娄底,这座湖南最年轻的地级城市,犹如一艘风劲帆满的航船锚定了航向,在广阔的材料工业的深海中破浪前行,迸发出一股股强劲的发展动能。
 
  走出资源"魔咒"
 
  "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利用周末时间走企业、看项目。看着'材料谷'一处处火热的建设工地和层层加高的厂房,心中总是激动不已"。"12月20日,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曾超群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着对"材料谷"建设的期盼。
  娄底位于湖南的几何中心,素有"湘中明珠"美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矿种齐全。曾经凭年产1000万吨钢、1000万吨水泥、1000万吨煤,成为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其中,涟钢更是诞生了湖南第一炉钢水、第一支棒材、第一卷板材。
  但作为资源型城市,娄底的传统产业一直占比过大,产品"傻大黑粗"。2021年,娄底地区生产总值在湖南十四个市州中排名第11位,而且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上市企业的地级市。
  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继续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此后,娄底GDP增速放缓。
  党的十八大以来,娄底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先后关闭100余家小水泥厂、几百家小煤矿和近百家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多项经济指标一度滑入"谷底"。一时间,娄底陷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后续发展乏力"的资源"魔咒"。
  20世纪上半叶,位于莱茵河畔的工业重镇德国鲁尔工业区,因煤炭和钢铁发达,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1958年后煤炭需求的下降,以及1973年的石油危机,对鲁尔区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用地紧张等问题,迫使大量企业向外转移,鲁尔区跌入资源"魔咒"陷阱。
  为拯救鲁尔区,德国政府决定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经过多年改造,鲁尔区逐步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鲁尔区的涅槃重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经济转型范本。
  如何实现凤凰涅槃,让几代人积累的家底犹如鲁尔区一样,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如何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实现二次增长?这是娄底市必须面临的一大拷问。
  对此,娄底亮出的答案是:立足雄厚的钢铁产业资源,使关联产业发展具有成本低廉的就地取材优势,从而实现"材料产业高地"的全新蝶变,打造湖南"鲁尔区"。
  娄底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一手抓落后产能淘汰,一手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精尖"转型,推进靶向链式招商,打响转型发展攻坚战。
  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组织对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修编,明确"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建设"三谷一区",即娄底"材料谷"、株洲"动力谷"、湘潭"制造谷"和衡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
  湖南省"十四五"规划也明确:娄底要把"材料谷"作为对接融入长株潭都市圈的重要环节来打造。娄底市委、市政府明确将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作为全市"一号工程"。
  在此背景下,2020年,娄底市经开区内48个重大产业项目同步推进,华菱涟钢高强钢一期项目、三一重工娄底市中兴液压件有限公司灯塔工厂建设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占地8000亩的四大专业园区接续开建,薄板深加工产业园水电路气讯等市政公用基础配套工程正式完工……
  由湖南知名民企三一集团打造的三一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工业城从2020年10月16日进场作业,到11月15日三一集团进驻开展地勘施工,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550亩土地的征拆平基,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半月向企业交地。
  2022年9月,《娄底中部地区"材料谷"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6年)》印发实施,根据规划,到2026年,娄底要建成全球领先的中高端汽车板基地、世界一流的液压油缸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高强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硅钢基板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先进金属材料制造基地、全国高强度紧固件生产基地,"材料谷"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实现这一发展规划,民营企业正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娄底"材料谷"8条产业链已成为中部地区领先的材料产业集群、湖南打造万亿级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支撑,构建起湖南"鲁尔区"的蝶变家底。
  娄底市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典型经验,获湖南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娄底市获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秀城市。
 
  奋楫扬帆行稳致远
 
  2022年1月21日,娄底市召开史上最高规格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市委书记邹文辉要求各级各部门真正做到"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
  随后,娄底市委、市政府瞄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目标,坚持从企业需求出发,推出一系列"硬举措",解决企业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为娄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坚强的"软实力"。
  "娄底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抓手,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与勇气,与优者对标、与强者比拼、与快者赛跑,对接标杆城市最新经验做法,努力把娄底建设成为营商环境优秀城市。"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2022湖南-长三角经贸合作洽谈周期间,娄底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康艳华在娄底材料谷推介会上,向外界表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得益于娄底营商环境提升,不仅解决了我们厂房电力扩容问题,还帮助协调用地和争取扶持资金,我们对企业未来发展更有信心。"12月20日,娄底市安地亚斯电子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康丁华对记者说。
  安地亚斯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民营企业,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陶瓷零部件,是娄底市"材料谷"的重点企业之一。今年11月,娄底市经开区经济合作局为该公司争取了2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这是娄底市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企发展的生动实践。
  连日来,记者在娄底市"材料谷"采访感受到,一大批本土"小巨人"民企在这里茁壮生长,一大批外来民企也在亲商政策的激励下,来此投资兴业。2000名机关干部下沉"材料谷"民企一线,开展"联企行动",力求解企业之困、稳发展之势。
  娄底市在营商环境建设上,提出加快"营商环境直通车、政策超市、金融超市、娄底营商码"四大平台建设,打造营商环境建设升级版。"营商环境直通车"是娄底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开路先锋。
  3月19日,《娄底市"营商环境直通车"工作方案》印发,提出设立七条直通渠道,推动市场主体难点堵点问题解决。前三季度,书记、市长4次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针对55位民营企业家提出的151件诉求,由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逐一予以答复,再一一现场交办,办结满意率100%。截至11月30日,"营商环境直通车"共受理诉求591件,办结564件,办结满意率95.9%。
  "政策超市"平台,自6月20日上线以来,多家企业入驻,累计智能匹配8801次,政策检索516197次,在线兑现4056.54万元。至11月30日,全市落实减税降费32.28亿元,为754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资金3391万元。
  "金融超市"平台,自7月20日运行以来,已入驻金融机构27家,推出金融产品127款,实施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需求"抢单"制,撮合授信47.76亿元、放款29.79亿元。
  9月29日,"娄底营商码"正式上线,要求市直部门涉企执法检查在线备案,凭"娄底营商码"赋绿码入企检查。自上线以来,共受理89件诉求,办结47件,办结满意率100%。
  "企业就像候鸟,哪里气候适合就往哪里飞。"娄底海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志华感受到了"软实力"的温暖。作为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海特科技在多个省份的工业园之间比较后,最终被这里营商环境打动。
  同时,娄底市全面推广"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对社会投资的工业和产业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等推行"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建筑工程设计审查"多审变一审",建筑许可"三证"同天发放。
  重商亲商、暖商惠商,这是来娄底投资兴业的民营企业家一致的感受。一项项为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的政策措施,树立起"娄底办事,快人一步"的营商环境品牌。
  "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底气和压舱石。哪里营商环境好,项目就可能在哪建、资金就往哪流。"康艳华表示。
  2021年,娄底市规模工业私营企业885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89.5%。目前,娄底市"材料谷"聚集规上企业429家,90%以上由民企组成。今年前三季度"材料谷"企业营业收入1530.05亿元,同比增长7.28%。
  今年以来,娄底市共签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1亿元以上)112个,总投资805.5亿元,比去年高出222亿元。今年1至11月底,新注册"湘商回归"企业50家,完成"湘商回归"到资231.7亿元。近5年来,共有236个"娄商返娄"项目落户娄底,民企在全市重大投资项目中占比95%以上。
  数据不断攀升的背后,是娄底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升级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创新图强、永不言败。
  新时代新征程,娄底市用发展思维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一流,打好改革组合拳,用心用情强化服务,奋楫扬帆,矢志不渝谋发展。娄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因民营企业挺进和合力奋战而扎实推进,因优化营商环境而行稳致远。
(编辑 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