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百千万工程” 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广东民企多场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2023年05月16日13:1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以百县帮扶为依托,广东省工商联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投身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展现粤商新时代新担当。

  输血造血,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碧桂园集团将产业振兴作为黔东南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粤黔协作指引下,20219月,碧桂园与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立足台江县山好水好的基础,引入鲟鱼产业资源,以三产融合为驱动,构建台江县鲟鱼三产融合示范园,打好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相关就业,带动村民致富。

  为了更好地落地产业,碧桂园先后组织乡村振兴内部研讨会和对口帮扶贵州台江鱼产业落地筹备会。项目一期占地面积220亩,建设养殖区、生态净化池、育苗车间、鱼子酱加工车间、鱼肉制品加工车间等。其中养殖区面积约140亩,合计102个鱼池,年存栏量约2000吨。目前养殖区建设完成,养殖测试有序推进,带动近300名农户就业,发放劳务报酬近150万元。

  同时,针对贵州的鲟鱼产业,碧桂园成立了社会企业千鲟公司,以鲟鱼产业打造养殖生产、加工、观光、科普、营销五位一体的格局,为社会提供养殖+生物技术研究及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此举进一步帮助乡村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碧桂园结合项目的特点,创新性实施社会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通过市场化、商业化模式为乡村振兴项目提供服务,社会企业所得利润按股权比例返还用于支持公益项目,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可复制。

  据悉,未来更多广东民营企业将在引领号召下把乡村振兴作为主业之一,积极开展探索以产业振兴为重要途径的产业帮扶模式,把乡村的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为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政企村共建促县域经济壮大

  产业模块的效益反哺乡村公用事业,实现乡村振兴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在广东省云浮市政府实施的扶贫长效机制战略和赋能强镇兴村战略的部署下,在广东省工商联大力引导推动下,温氏集团等部分农业龙头民营企业着力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实现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以补短板为抓手,让县域在拼经济浪潮中一马当先、步步领先,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探索出产业振兴的另一条发展路径。

  七户八股起步的温氏集团创建40多年来,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积极联动广大农户展开畜禽产品的生产。截至目前,温氏集团在全国拥有400多家控股公司,带动4万多户农户合作养殖,近十年,温氏集团合作农户养殖收益达700亿元,2022年,户均收入超20万元。

  积极参与、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除了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逐步迭代升级,温氏集团还合作发展了现代产业园区以及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等模式,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其间,温氏集团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主形成原料采购-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终端销售贯通的全产业链条,以强镇兴村富民产业牵引县域、镇域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温氏集团已与云浮市16个养殖小区开展政企村共建合作,包括肉鸡、肉猪、肉牛养殖小区,并陆续投产。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薄弱难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未来,广东省将引领推动更多民营企业持续深化与政府共同推动建立的政企村合作模式,助力做强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将带富力量辐射到更大范围。

  带动当地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身处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民营企业不能只做村民市民之间的搬运工。2015年前后,广东省围绕精准扶贫,统筹部署各项工作,携手社会各界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在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的指导下,合福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合福稻)积极对接东莞市对口扶贫地区,并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协助对口帮扶地区农户进行有效的种植、培育、包装、设计、运输、销售等工作。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合福稻结合当地的产业基础,与广东韶关、云南彝良等地展开合作,建立自己的生产种植基地及分公司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同时,为推动山货下山,走进城镇的千家万户,合福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除了要让农民有种植的积极性,还要让农民有质量种植,在合作社严格把关下,只有按标准要求种植的农产品,以及达标的农产品才能被收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流转率,合福稻通过农副产品加工的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

  此外,为了发挥公司的专业引领作用,合福稻特意在东莞设立消费扶贫展厅及专柜,展销帮扶地区农特产品。现阶段,该公司立足贵州铜仁东西部地区开展人才培养及产业振兴工作,带动当地大学生参与创业,协助当地销售农产品,使之实现自我造血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未来,以合福稻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持续助力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拓展电商等新兴销售渠道,为山货走进千家万户创造更多机会。

  品牌赋能创造高价值农产品

  山货出山、打造品牌,是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流程的缩影。广东省部分民营企业在实施产业振兴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优势单品,通过打造一系列单品品牌,创造差异、提升溢价,进而实现产品价值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户收入的发展路径。这其中的典型代表是百果园集团。

  从种植端开始,百果园便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引导当地农户以高标准、高品质展开种植,一改过去的小、散、乱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进一步推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在广东省、市工商联引导推动下,百果园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从重点采购到建立百果园新疆喀什扶贫基地,贫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劳务、订单采购、收益分红,实现脱贫增收。

  在上游特约供货合作基地,百果园集团子公司优果联,组建了近百人的专业种植技术研发团队,团队长年驻扎不同水果产地,帮助当地果农提升种植技术,并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使其种植水果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以带动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等经营实体,直接或间接助力当地贫困家庭脱贫。

  先进种植理念和措施正被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和农户群体接纳、认可和推行。未来,更多广东民企将持续发挥消费端源头端的两端优势,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黄涛)

  (编辑 李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