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潮涌处,风劲帆满时。今年是湖南湘江新区成立第十年,在这片承载着国家使命的热土上,民营经济正以蓬勃姿态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截至2025年6月底,全区民营企业达14.8万余家,占企业总数近九成,税收贡献占比70%。
湘江新区是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稳居全国新区第一方阵,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国、省市平均水平。
10年间,湘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秉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政策为纲、服务为基、创新为翼,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政务赋能:
构建营商环境"强磁场"
"企业遇到的难题,就是我们攻坚的课题。"这句在湘江新区政企恳谈会上与会相关负责人常说的话,道出了新区服务民营经济的初心。10年来,湘江新区持续通过民企座谈会、重点企业座谈交流会、企业专项恳谈会、新春恳谈会等政企恳谈形式,集中解决民营企业一批急难愁盼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企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新区累计举办180余场恳谈活动,收集企业诉求千余条,办结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成立于2002年8月、成长于湘江新区的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生物传感行业第一股,专注为慢性疾病患者和医疗健康专业人员研发、生产、销售慢性疾病诊断检测产品。
在新区发展的10年间,三诺生物通过政企恳谈会机制,不仅享受到新区政策优惠、灵活用地政策带来的资金活力,更在新区打造的友好上市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诺生物的故事,正是新区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缩影。
政策供给的精准度,决定着民企发展的加速度。湘江新区早在2017年便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通过"三管三不管"原则撬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截至2024年,该基金累计投资1022个早中期项目,培育25家独角兽企业,推动53家企业上市,母子基金总规模达765亿元,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生态。
近年来,湘江新区密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0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从市场准入、要素保障到金融扶持实现全链条覆盖。在融资领域,新区深化"湘信贷"平台应用。截至2024年底,累计授信3411笔、合计578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政务服务的温度,丈量着营商环境的高度。湘江新区创新推出5项审批举措,对湘江科学城等200个重点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审批+绿色通道",民营企业等经营主体工程审批时限压缩60%;民营企业登记实现"即来即办、全程网办"。
针对企业群众办事"政策难掌握、流程不熟悉、材料反复改"的痛点,即便有线下帮代办人员协助,往返奔波、沟通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湘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于今年4月启动"帮代办"线上化攻坚,经过4个月打磨,以"新区百事通"小程序为入口,打造覆盖个人与企业、囊括高频复杂事项的线上帮办体系。目前,专业团队已为93个重点项目提供全链条支持,收获100%好评率。
"从项目备案到竣工验收,湘江新区'帮代办'团队全程跟进、无限次服务,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同时,2024年以来,湘江新区统战工作部(群团工作部)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指导区工商联搭建"湘江新区民营企业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吸引了23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科技服务公司、管理咨询机构等多方加入,并系统梳理建立涵盖政策咨询、法律顾问等8大类的"服务资源目录"和"专家智库"。
截至目前,联盟累计举办各类活动30余场,覆盖企业超1100家次;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和融资路演活动,精准匹配融资需求,为40余家科技型企业促成融资意向1亿多元。联盟还建立了企业诉求办理机制,对于联盟内部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由湘江新区统战工作部(群团工作部)协调相关党政职能部门研究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目前,问题办结率超过90%。
作为政务服务的补充,去年8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湖南湘江新区税务局携手湖南湘江新区(岳麓区)工商联开展助力小微经营主体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联合举办"税商企面对面"活动,邀请2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企业家走进税务机关,搭建沟通桥梁,切实为小微经营主体办实事、优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科创驱动:
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在湘江新区桐梓坡路,这条串联2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2500亿元的"上市大道",见证着新区"打造国家重要科创高地"的发展历程。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在此演绎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快速转化,成功跻身全球3C电池核心供应链。
威胜信息的创新历程同样振奋人心。"公司研发投入达1.03亿元,占营收比重7.6%,这是我们站稳行业脚跟的关键。"企业负责人表示。截至2025年6月末,威胜信息共获得有效专利745项,参与制定与修订99项标准,创新实力持续夯实。
特别是湘江新区连续3年开展民企百强评选,并将研发投入列为核心考评指标,选树了一批科创型企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激发了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营造了民营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的浓厚氛围。
这一举措成效显著:2024年全区民企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8%,高新技术企业达3721家。
为培育创新思维,湘江新区常态化举办"聚力新区、智创未来"研修班和"湘江企业家大讲堂",邀请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授课,全年培训企业家超2000人次;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2024年为13家企业争取政策性资金5.52亿元,促成135个技改项目获得32.3亿元贷款。
创新平台的搭建加速智慧资源聚合。2024年5月揭牌的大成企业研究院,作为中部首家民企创新智库,已为100余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解决技术难题70余项,推动50余项成果转化。
湖南铠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研究院对接华南理工大学建成湖南最大微生物菌种库。湖南中洲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此成立博士创新站,突破了垃圾资源化热解冷排、零碳零排放这一世界性难题。
2024年,湘江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9.5%,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效发明专利突破3万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居中部前列。新区以1200平方公里为"无缝对接平台",推动"高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深度融合,让科研课题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国际合作同样硕果累累。为呼应长沙市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战略,湘江新区启动"全球研发湘江出发"活动,吸引36位海外青年科学家携24个项目路演;德国卓伯根集团中国区总部落户7年后,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正式揭牌,形成"德国技术+湘江转化"生态链。目前,巴斯夫、舍弗勒等德资企业扎根新区,圣湘生物、长峰电力等本土企业开拓欧洲和非洲市场,新区"1+N"国际合作服务平台覆盖离岸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等领域,打造内陆开放的"湘江样板"。
企业科技创新实践的星光,汇聚成产业升级的星河:华自科技新能源控制设备产能提升40%,成为储能领域隐形冠军;盈峰环境的智能环卫机器人借助新区国际合作资源,远销东南亚;泰瑞医疗的移动方舱医院实现快速量产,驰援多地应急医疗。
作为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自批复成立以来,湘江新区便肩负打造"三区一高地"的国家使命,近年来聚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已然成为湖南省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
青创沃土:
培育未来增长"新引擎"
"背着双肩包就能创业,3年免租加25万元启动资金,新区给了我们敢闯的勇气。"位于湘江新区的长沙斐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遥的话,道出了大学生创业者的共同心声。这位湖南大学硕士毕业生带着"让矿工远离危险"的初心,在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立高科技公司,其研发的5G远控系统已服务中国中车等世界500强企业,公司也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
类似的创业故事在新区不断上演。90后长沙青年苏行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体育行业,在湘江新区中电软件园创立湖南球秀体育科技有限公司。"体育产业本身前景广阔,加上人工智能风口,更是趋势叠加。"他带领团队开发的"球秀"小程序,通过在场馆安装智能摄像头、结合AI算法自动捕捉剪辑运动精彩瞬间,目前已与近2000家体育馆合作,用户达数百万人,同类赛道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湘江新区对初创企业非常友好,除了入驻'柳枝行动'孵化体系,我们还参加'红枫计划''雏鹰计划',获得长沙市'小荷青年'等荣誉。"苏行感慨道。
这样的创业生态并非偶然。2024年,新区出台的"创业10条"政策,以最高3000万元支持力度刷新纪录;"红枫计划""柳枝行动"形成梯度扶持:初创团队可获25万元启动资金,成长期企业能得50万元"补贴+股权",科技企业贷款享受70%风险补偿。加之总规模5亿元的创业资金、"天天麓演"融资平台,不少初创企业实现"融资不过月"。
目前,湘江新区加速打造"创意孵化-加速-产业化"全周期护航体系。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实验室成果-创业项目-科技企业"转化通道畅通无阻,40个孵化基地、4个概念验证中心、8个中试基地,让科研成果加速落地。
"正是在湘江新区对接的资源支持与孵化基地运营方智谷集团的呵护下,我们才开出了'算力评价'的创业之花。"一猫之下(长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邓皓天坦言。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长沙,一名大学生仅凭一台电脑和一个创意,48小时内就能注册公司、启动项目。00后安徽男孩查子涵便在此贴上人生新标签--从大学生到科技公司执行董事:今年3月3日,半个工作日内拿到营业执照;3月8日,公司签下第一笔20万元业务订单;3月20日,团队落户湘江科创园。这样的速度,正是长沙"背了双肩包就能来创业"承诺的最佳诠释。
大学生创新创业节目《夺金2025》中,中国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在读博士、两个孩子的母亲刘园园,获得生物医药赛道"金种子"称号。"上午还在三亚的实验室,下午就拿到了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办公室的钥匙。"随后,刘园园创立长沙闪灵智合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园区不仅提供免费办公空间让企业"落地即生根",其"你只管茁壮成长"的理念更让她倍感温暖。如今,"闪灵智合"的检测产品已覆盖七大系列,被国内41家养殖场采用。
湖南湘江新区以"政策引领、基金驱动、基地承载、服务赋能"厚植创业沃土。大学生刘曼参训创业训练营后信心满满的表示,一毕业就选择留在湘江新区创业。
今年6月,《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试行)》正式发布,涵盖项目扶持、贷款风险补偿、人才公寓等内容,还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已发放1.33亿元贴息贷款。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区构建"1+1+N"创业体系:建成1.2万平方米双创园、30家孵化基地,上线创业空间地图;认定15名"湘江英才",组建416人导师库,以赛促创。目前,累计开展213场专题培训,服务306个项目、5318人次。
从岳麓高新区创新创业基地到湘江科学城青年创业社区,新区正构建"热带雨林"式创业生态。"创业没资源,我们帮你对接;缺指导,行业大咖上门问诊。"湘江新区通过链接"创青春"赛事资源、举办沙龙活动,培育出一批青年创业标杆。如今,"麓山青创"成为全国知名IP,每年吸引超万名大学生来湘逐梦。
十载耕耘,硕果盈枝。从政务服务的"减法"到政策支持的"加法",从创新平台的"乘法"到创业门槛的"除法",湘江新区用精准施策让民营经济活力充分迸发。(章勇 罗文林)
(编辑 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