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永剑】 "青海,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其生态价值关乎国家战略。泰宁水泥扎根于此,也沐浴环境滋养,深刻认识到'生态是青海最大的价值、责任与潜力'。"钟阳君表示,"正是青海对生态保护的坚定立场,倒逼我们打破'高污染、高耗能'的水泥行业传统定位,将绿色发展内化为企业基因。"
花园般的厂区内,绿树成荫,与高炉相映成趣;漫步其中,与拖家带口的土拨鼠、山鸡偶遇,于是驻足,观之赏之。梨树上结满果实,随手摘下品尝,十分解渴。
这是坐落在青海省海东市的泰宁水泥有限公司(简称“泰宁水泥”),厂区占地400亩,已开展三期工程建设,其生产的水泥及水泥制品(如砼结构构件、建筑砌块等)广泛用于机场、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我就是要让大家感受到,水泥厂也可以像花园一样美丽。你可以来游览、参观,甚至还能种植果蔬……”泰宁水泥董事长钟阳君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
“青海,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其生态价值关乎国家战略。泰宁水泥扎根于此,也沐浴环境滋养,深刻认识到‘生态是青海最大的价值、责任与潜力’。”钟阳君表示,“正是青海对生态保护的坚定立场,倒逼我们打破‘高污染、高耗能’的水泥行业传统定位,将绿色发展内化为企业基因。”
做“中华水塔”上的明珠
在钟阳君带领下,记者近距离参观感受了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泰宁水泥。
泰宁水泥生产车间被绿色环抱。
厂区内正在进行整体绿化,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除尘。水泥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一旦泄露到空气中,就会落到树叶上,遇到下雨会固化在叶子上面,很难去掉。时间长了,整个厂区都显得灰灰的,十分影响观感,因而很多水泥厂在投资绿化方面颇为犹豫。但在泰宁水泥厂区内,记者看到,绿化已深入到厂区各处,所有车间都被绿色环抱。
“这得益于泰宁水泥前任董事长钟传深对环境绿化科技及环境标准的重视。”钟阳君表示。泰宁水泥的生产运行系统,采取全负压运行,实现清洁生产并有安全运行的好处。
这是一整套系统性技术工艺——将厂区内的所有管道系统全部连通,皮带廊道运输是全密闭的,在管道口安装空压机,抽取管道内部的空气,使管道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这就确保水泥在输送过程中,内部粉尘无法外泄,且整个系统处于防爆防燃状态,安全系数高。在此基础上,泰宁水泥还花费大笔资金,在相应防火防爆区域安装全自动灭火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为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及“双碳”的相关政策,泰宁水泥烧制水泥所用的煤,热值都在6000大卡以上,燃烧前进行洗净处理,煤粉质量较高,燃烧充分度也会较高,可最大限度减少碳及硫的排放。然而,使用6000大卡以上的煤,自然要付出更高成本,前两年价格约1000多元/吨,今年降到约700多元/吨。若为节约成本,可使用4000-5000大卡的低卡煤,其成本仅为约500多元/吨,但由于燃烧充分度低,有害成分高,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降低生产效率。
“生产水泥产品必须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钟阳君介绍,比如水泥的硬度,按照国家标准不断进行测试,在实验室里对水泥样品的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分析成分前,要使用天平对水泥样品进行称重,力求做到精确。此外,应用荧光分析仪、压力机、实验炉等,确保出厂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高于国家标准。
不知不觉,来到一间水泥烧成车间,记者戴上安全帽,进入车间,看到一个很小的盒子。“别看它小,其实里面是一个高温摄像实时传输系统,与一台红外筒体扫描仪相配合,功能非常强大,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利器’。”钟阳君介绍,在水泥烧制过程中,须随时观察窑内部的火焰,分析判断烧制的火候。以前,是通过人工观察——让看火工戴上防火面罩,从窑头的窑门罩上打开一个小窗口,察看窑内部火焰的燃烧情况。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工种,稍不小心,会造成面部灼伤。如今,将红外扫描仪放置于窑体内部,可以在中控室通过电脑屏幕观察窑体内部的温度情况,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窑内是否处于良好的烧制情况——当窑体高温扫描显示绿蓝状态时,说明窑体的温度情况良好,如果出现红色深色,就是警示标志,需要通过技术升级解决人工安全隐患。
整个厂区内,还搭建有两三百个高清摄像头,安放在各个生产车间的核心部位,将监控数据实时传回到中控室,从而实时了解各车间的现场运营情况是否良好。
石灰石预均化系统。
“以实际行动守护‘中华水塔’,以绿化回报环境,以安全生产回报社会,做‘中华水塔’上的明珠企业,这是泰宁水泥的宗旨。”钟阳君表示,为此,泰宁水泥在零贷款情况下,投入约4亿元升级生产线,实现氮氧化物排放≤250毫克/立方米(国标为400毫克/立方米,青海特排标准为320毫克/立方米),实现颗粒物≤20毫克/立方米(国标为3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00毫克/立方米,成为达到特排标准的水泥企业;同时,开展生态共建,厂区植树3万多株,绿化率达到全厂区40%,打造“花园式工厂”;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建筑垃圾再生线,变废为宝。
“作为青海省青年企业家商会创会会长,我呼吁青年企业家们将生态保护和安全生产视为‘眼睛与生命’,摒弃牺牲环境和安全为代价换取增长的模式,让绿色、安全成为核心竞争力。”钟阳君表示。
为“绿色发展”夯实基础
一排排电脑屏幕整齐排列,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厂区内各个生产车间内部场景一览无余,这是泰宁水泥中控室内的情形。“我们采用当前最为先进的智慧环境监测系统,即模块化控制系统,它的生产线操作系统全部在这里。”钟阳君介绍,通过这套系统可实时观测氨水消耗量、粉尘及氮氧化物颗粒排放量,以及用电情况等,所有环保监控数据均已实现实时传输,可直接连线传输到青海省生态环境厅。
泰宁水泥的中控室。
她指着电脑屏幕上一处色块说,这其实是耗电量监控表,目前,你看到色块呈绿色,意味着耗电量处在安全可接受的区间;一旦转成粉红色的,就意味着耗电量正在飙升,部分设备可考虑停机;如果颜色变成大红色,考虑周期成本,所有设备能不启动就不启动。
水泥生产是以“两磨一烧”(原料破碎粉磨、高温煅烧、熟料粉磨)为核心工艺的传统行业。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这一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但在泰宁水泥,基本上实现了黑灯工厂——在现场无人情况下,运用智能技术完成对全部设备操作管理。
同时,运用DCS中央集散控制系统,通过中央控制方案,对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数字化管理——从石头原料入库开始,到进场破碎、滚压、煤粉制备,再到烧制水泥、入库包装、装车出厂,对一整套监控设备进行数字化升级。
“这是水泥生产最核心的系统。”钟阳君说,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对库存情况实时监控,对所有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管理。
技术革新,创新实践与核心技术,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法宝”。泰宁水泥打造“黑灯工厂”,通过中央集散系统实现无人化生产,生产率提升50%;引进西北首台水泥立磨设备,相比传统球磨机能耗降低30%,且水泥颗粒级配更合理使水泥需水量更低、抗压强度更高,并且不会有二次污染;通过能源管理系统,每吨熟料电耗有效降低。同时,打造循环经济,计划建设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线,年消纳100万吨固废。
“建设‘黑灯工厂’等措施,其实是为‘绿色发展’夯实基础。”这是钟阳君引以为傲的,她把“绿色发展”看作事业的方向和目标。她表示,要用心用情地为此开展改革,努力提升企业的绿色治理水平。作为青海省为数不多的特殊排放试点企业,泰宁水泥被评为青海省环境信用评价蓝牌企业。
以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
“作为企业家,是要有骨气的。民营企业家的活力就在于要有勇往直前、敢作敢为的精神。”钟阳君发自内心地说。“父亲钟传深在世时,就投入4亿元自有资金进行大面积技术改造,升级生产线工艺和技术。没有一分钱贷款,全部靠自有资金周转,即使是在2014年市场低迷期,父亲也坚持这样做,‘勒紧裤带搞技改’,为的就是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父亲在技改工艺上非常用心,在设计上花了很多心血。我们做过相关调研,在行业内,如此规模的技改,即使有专家团队的大型企业,没有两三年也是很难做下来的。但父亲当时就靠刻苦钻研,一年多就把整个技改项目做起来了。”回忆起钟传深生前干事创业的情景,钟阳君满怀深情。
2003年,泰宁水泥还是一家国营水泥厂,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负债率达140%多,年产能只有6万吨。钟传深接手时,还要处理好几百名员工的安置问题。他之前也没干过水泥行业,面临全新挑战,他考虑更多的,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当时资金有限,而聘请专家的费用又十分昂贵,钟传深就发挥独立自主精神,所有的技改项目,具体到每个环节,都是他亲力亲为,边学习边探索。他每天都起得很早,很晚才回来,身上全是灰。”钟阳君清楚地记得,“当技改初步完成,刚开始进行设备调试的时候,有些管道由于负压技术不到位,导致煤灰喷得满地都是,造成浪费。他每次下班回家,满脸满身都是漆黑的。但他从不气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实现技改成功。”
不懂就学,边干边学,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时时刻刻全身心地沉浸在企业建设和发展里,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好,善作善成,不断研发新型技术和工艺,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和员工激励机制。在钟传深的不懈努力下,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逐渐形成。
“没有父亲当年的辛劳付出,哪能看到今天如此干净、环境如此怡人、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的车间、厂区。”钟阳君深情地说,作为民营企业家,往往要做的事情很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又要把事做好,全靠自己钻研。这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年轻一代企业家,一定要传承老一辈企业家的“四千精神”,在成长过程中,从老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榜样中汲取力量。
“如今,通过技改,我们所有的设备,全部按照最优技术标准完成了更替,并打造全新中央控制系统。”钟阳君骄傲地说,技改前,在传统生产模式下,员工队伍高达八九百人,而在技改完成后,200人的员工队伍,就能够确保企业正常运转,这就给技术型人才留出了充足的岗位提升空间。
谈及企业经营与创新发展的独到之处,钟阳君表示,在核心战略方面:以“四化战略(智能化制造、自动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精细化控制)”驱动转型,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三赢。在管理理念上,坚持“至高品质,至诚服务”,将安全生产、绿色治理纳入考核。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钟阳君表示,要努力延展绿色产业链,实现固废资源再利用,拓展尾矿处理、建筑垃圾再生产能。同时,推动技术再升级,推进二代干法生产线全流程智能化,以创新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
(编辑 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