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定制化服务更“贴民心”

邯郸市肥乡区工商联多管齐下助力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2025年10月17日11:07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海楠】 "真心感谢工商联这个平台,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邯郸市悦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杰发出真诚的感慨。2025年4月16日,悦欣新材料的产品"铸造用人工硅砂"具备规模化扩产条件,但缺乏扩产资金。面对困境,企业通过工商联系统推行的"邯郸企声通"提诉求服务平台反馈问题。一看到"试卷",肥乡区政府办公室就马上"作答",积极协调肥乡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放300万元信用贷款,及时补充了运营资金,保障了业务正常推进。
  只有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企业和企业家才能"茁壮成长"。
  "在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肥乡区工商联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强化政治引领、优化服务机制、夯实组织基础等举措,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肥乡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伟说。
强化政治引领
锚定企业发展"定盘星"
  "以前总觉得政策学习是'务虚'的事,直到参加了'周末大讲堂',专家把民营经济促进法里和企业相关的条款掰开揉碎了讲,才发现很多政策能直接帮我们降本增效。"邯郸市欧科交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兰峰在参加学习后感慨道。
  为了让政策理论真正走进企业、惠及企业,肥乡区工商联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学习教育体系,让理论学习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
  在内容上,工商联紧扣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民营经济促进法及省区市出台的惠企政策、产业规划等形成学习菜单,确保学习内容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在形式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设企业家"周末大讲堂""政策云课堂"等学习平台。在学习对象上,工商联坚持"不留空白、不漏一户",实现了执委企业、所属商会、行业协会的全覆盖。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专题学习活动10余场次,培训民营经济人士600余人次。
  为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村共赢",肥乡区工商联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抓手,创新推出"五个一"帮扶模式,让企业担当从"口号"变为"实践"。
  "五个一"模式即: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商会结对帮扶一个行政村、一个企业提供一批就业岗位、一个项目培育一批新型农民、一个平台拓展一批销售渠道。在该模式推动下,各企业结合自身优势精准发力:沃土种业公司聚焦农业产业,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就业带动"三管齐下"的方式,累计流转土地1000余亩,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不仅为企业稳定了原材料供应,也带动15000余户农户实现年均增收8000余元。"以前遇到政策落地的问题,不知道该找谁反映,现在有了政企协商座谈会,我们能直接和区领导面对面提建议,而且很多建议真的被采纳了。"这是不少企业家对肥乡区工商联工作的评价。
  为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让企业"有话说、有人听、有回应",肥乡区工商联采用"1+3"工作模式:"1"即每季度召开一次政企协商座谈会,"3"是建立企业家智库、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组建专题调研组。在《肥乡区惠企政策汇编》制定过程中,工商联通过"1+3"机制组织专题研讨2次,收集采纳企业意见建议12条,有效提高政策精准滴灌。此外,肥乡区工商联还积极推荐优秀企业家参政议政,目前已推动6名企业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年提交高质量提案15件,有效畅通了政企沟通渠道。
创新服务机制
破解企业发展"绊脚石"
  "服务企业不能'大水漫灌',要'精准滴灌',企业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这是肥乡区工商联开展服务工作的核心思路。针对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沟通不畅、融资困难、法律风险等问题,工商联创新推出一系列"定制化"服务举措,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
  为让政企沟通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对接",肥乡区工商联整合资源,打造"企业家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四个一"工作:每月一次营商环境评估,第三方机构点对点企业问需测评;每季度一次政企恳谈会,区领导带头联系服务企业;每半年一次政策推广宣传,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每年一次优秀企业家表彰,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
  为让服务更"贴民心",肥乡区领导带头深入贯彻落实关心关爱企业措施。今年以来,23名区级领导联系服务69家重点企业,累计走访调研588次,协调解决用地、用工、审批等问题59个,企业满意度达95%以上。
  "'数字工商联'服务平台汇聚海量人才信息,智能匹配功能精准高效,很快为企业筛选出符合岗位要求的候选人。"邯郸市斯诺普胶管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彦介绍,此前,公司业务拓展,遇到用工难题,合适人才难招,招聘渠道效果不佳。"在平台助力下,企业迅速招聘到采购专员10名,会计2名,车间普工50名,保障了业务顺利推进。"
  作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数字工商联"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助企破解融资难题。张伟告诉记者:"'数字工商联'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企业精准对接金融产品,加大了金融机构政策产品与企业的适配度。目前,平台注册企业达9747家,为179家企业投放贷款2.01亿元。"
  此外,肥乡区工商联还联合区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组建由12名专业律师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常态化普法宣传,举办劳动合同、知识产权等专题法律讲座3场;精准化法律服务,开展"一对一"法律咨询30余次;专业化纠纷调解,成功协调解决商事纠纷2起。同时,联合司法机关建立涉企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夯实组织基础
积蓄企业发展"后劲力"
  组织强,则企业兴。肥乡区工商联深知,要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夯实商会组织、党建引领、队伍建设三大基石,为民营企业搭建"抱团发展"的平台,注入"红色动力",培育"后备人才"。
  "以前我们种植菊花,都是'单打独斗',价格被收购商压得很低,加入菊花协会后,年产值一下子增加1000万元。"肥乡区菊花种植户门存岭笑着说。
  为打破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区工商联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思路,推动商会组织全覆盖,构建"乡镇商会+行业协会"的"横纵联动"体系。
  在纵向上,实现9个乡镇商会全部登记注册;在横向上,重点培育了农业特色产品、菊花、白酒等三大特色行业协会。其中,肥乡区菊花协会吸纳会员单位56家,带动种植户500余户,年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盛卓集团是肥乡区三个非公党建示范点之一,该集团通过加强党建,凝聚员工力量,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党建不是'额外负担',而是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盛卓集团董事长葛超众深有感触地说。
  为发挥党建对民营企业的引领作用,区工商联实施"红色领航"工程,打造"党建+企业发展"新模式,让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三个示范":培育盛卓集团等非公党建示范点3个,建设标准化党员活动室12个,打造党建示范生产线5条。创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的"3+"组织生活模式,帮助企业培训党务工作者30名,新发展党员15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不少企业表示,通过党建工作,员工凝聚力更强了,企业发展的"精气神"更足了。
  企业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为培育一支高素质、年轻化的企业家队伍,区工商联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三大计划"。
  "青蓝接力"计划聚焦新生代企业家培养,通过"导师带徒"的方式,选拔10名有潜力的新生代企业家进行重点培养;"对标提升"计划则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帮助企业家学习先进经验,区工商联累计组织企业家参与"周末大讲堂"、省市培训交流等活动12次。"能力锻造"计划针对企业家短板,开展"定制化"培训,通过举办3期宏观经济、数字化转型等专题研修班,提升企业家专业能力。
  "作为'青蓝接力'计划的学员,我跟着导师学习企业管理、市场开拓,短短一年就从'门外汉'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管理者。"河北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亮难掩激动。通过系统培养,肥乡区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企业家,其中3人获评市级优秀企业家称号。
  如今,肥乡区民营企业呈现出"总量增长、质量提升、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下一步,肥乡区工商联将继续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持续升级服务平台、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以更创新的思路、更务实的举措,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让民营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书写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肥乡答卷'。"张伟说。

(编辑 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