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含翠春潮涌,湘江奔流活力生。
2025年上半年,长沙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962.58亿元,同比增长5.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5.0%;截至9月,全市实有经营主体近200万户,同比增长9.16%。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长沙市工商联的持续发力--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堵点,以联络优势激活内生动力,以履职能力凝聚政企合力,为民营经济生长筑牢根基。
从构建"热带雨林式"营商生态,到推动国企民企协同发展;从护航"湘商回归",到助力企业"出海同行",长沙市工商联正以"服务员""守护者""知心人"的三重担当,为长沙民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以制度创新与精准服务破解发展藩篱
湖南某康复器材有限公司计划在长沙某园区扩建智能化生产线时,因涉及用地规划、环评审批、产能备案等多部门审批流程,项目推进陷入停滞。长沙市工商联在走访调研中得知企业困境后,立即启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牵头与园区管委会共同召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不仅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还安排专人全程"陪跑"对接。最终,原本预计需30个工作日的审批流程,仅用15天便完成全部手续。如今,这条新生产线已顺利投产,每月可为园区新增产值2000余万元--这正是长沙以制度创新破解民企发展堵点、以精准服务激活市场活力的生动缩影。
麓山映千帆,湘江逐新程。在长沙这片浸润着改革基因、始终涌动发展活力的热土上,民营经济正以"挑大梁、当主力"的昂扬姿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份亮眼发展答卷的背后,离不开长沙市工商联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精准赋能经营主体的持续行动。
制度供给的精准滴灌,为民营经济生长筑牢根基。近年来,长沙市工商联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陪跑护航"三年行动方案》,以"成长赋能、权益保障、环境优化、创新驱动"等七大行动,构建起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壮大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市工商联进一步推动建立《长沙市政企常态化沟通制度》:39位市领导直接挂钩帮扶联系71家重点民企与22个行业商会,真正实现"企业有呼、政府有应"。这种制度创新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末梢,正如江苏天钧精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丹所言:"家乡的政策温度,让我们回湘创业的步伐更坚定。"这家新能源龙头企业落户长沙仅3年,便实现年产值10亿元,成为湘商回归的标杆范本。
服务体系的迭代升级,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早在2022年,长沙市工商联便着手打造"1+N"星商服务体系--在长沙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的指导下,以长沙市星商之声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简称"星商之声")为主要平台,整合政府部门、行业商会、高校智库、金融机构等N方资源,打造"星商大讲堂""星商学""星商通""星商说""星商夜话"等N种特色品牌的服务矩阵。该体系于2024年获评全国工商联助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优秀实践案例,成为服务民企的"长沙样板"。
其中,"星商通"创新"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模式,在2024年6月一场专项金融对接会上,精准匹配了3.57亿元融资需求,缓解了12家中小民企的"资金渴";"星商学"则聚焦企业转型需求,组织近千名企业家走进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行业标杆企业实地研学,以"他山之石"激活创新思路;"星商夜话"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举行两期,先后围绕中非经贸、跨境电商等主题举办多场专场活动,搭建起企业与政府部门"面对面"交流的常态化平台,累计推动近百项供需信息对接,助力解决企业痛点诉求。截至2025年9月底,"1+N"星商服务体系助推500余家企业发布对接各类供需项目千余项,促成"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发展的中医药创新联合研发中心项目落地,成为民企成长路上的"加速器"。
法治护航的坚实保障,为公平竞争护航托底。在法治保障层面,长沙市工商联牵头构建"工商联+公检法司"多元法律服务格局:与市司法局签订协作工作机制,明确涉企检查"清单化管理、备案制执行",避免重复检查干扰企业正常生产;与市人民检察院共建"法治护链"平台,重点打击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全市47家商会调解组织已实现区县(市)全覆盖,近3年累计成功调解商事纠纷6169件,涉案标的额达40.32亿元,将矛盾化解在行业内部、萌芽阶段。宁乡某装备制造企业与东莞供应商曾因百万货款拖欠产生纠纷,经商事调解中心斡旋,仅一个月便达成和解协议,企业负责人感慨:"既挽回了损失,又保住了长期合作关系,这样的服务既高效又暖心。"这份浸润在细节里的法治温度,正是长沙连续3年跻身"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全国前十的核心密码。
以联络优势激活民营经济内生动力
通过统筹资源、联结内外,长沙市工商联正让民营经济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资源统筹的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协同新格局。2024年,长沙市工商联组织的两场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活动发布项目247个,总金额超2029亿元,涵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这种并非"拉郎配"的精准对接,在格力宁乡基地得到生动体现--15年累计投资超100亿元,建成珠海总部外品类最全的智能生产基地。湖南申亿精密零部件有限公司依托国企湖南华菱湘潭钢铁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建技术创新联合研发中心,投入3000万元攻关关键技术。双方联合开发的耐蚀钢铆钉已应用于狮子洋大桥,还攻克多项核心技术、推进国标制定,这些均是国企产业链引领与民企创新活力共振的成果。
在创新链条上,市工商联联合中南林科大等高校举办专场招聘,479家企业提供万余岗位,同时推动"星商说·高校行"走进湖南大学校园,助力"双肩包创业"梦想落地,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
内外联结的广度拓展,打开发展空间新维度。对内,市工商联连续6年举办长株潭民企创新活动,2025年牵头三市工商联在党建联建、产业协同等九领域深化合作,服务一体化发展战略;对外,连续11年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近十年促成签约项目300余个、签约金额2700亿元,推动湘商总部基地落户大泽湖海归小镇,集聚东方雨虹研发中心等优质项目。2025年成立的国际合作委员会,更以"政企同心出海同行"推进会为起点,绘就国企民企协同"走出去"的新图景。
市场活力的充分释放,彰显发展质量新高度。在联络优势加持下,长沙民营经济实力持续跃升:长沙市86家上市企业中民企占56家,2025年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中有6家长沙企业上榜。金融服务的创新更添助力,长沙银行"千企万户大走访"推出"五家银行抢单"机制,依托信易贷平台将审批放款时间缩短3-5天,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从智能制造到跨境电商,从本土创业到全球布局,民营经济的活力正转化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以履职能力提升凝聚政企同心合力
"长沙的营商环境已从比拼审批速度,迈向构建'热带雨林式'生态。"长沙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何惠风的判断,背后是工商联以强化履职能力为关键的持续深耕。通过思想引领、机制建设、组织强化,市工商联正成为政企同心谋发展的"黏合剂"。
思想政治引领的深化,筑牢发展共识根基。长沙市工商联依托"党建+商会"模式,实现112家商协会党组织及工作全覆盖,通过"党性修养提升班""星商大讲堂"等平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近2年举行的6期"星商大讲堂"、6期"党性修养提升班",既有政策解读又有"出海"指南,长峰电力集团董事长蒋功夫坦言:"星商大讲堂不仅破除理念壁垒,更坚定了发展信心。"
履职机制建设的完善,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不久前,在长沙市工商联集体提案的推动下,《长沙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出台。这是长沙市工商联强化履职能力、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产业链中具有独特优势,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长沙市工商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聚焦激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活力与创造力,并于2024年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提交了集体提案《培优做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助力长沙高质量发展》,被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
在强化履职能力上,长沙市工商联还进一步推动12345-1"政企通"热线优化完善,建立与政府部门的常态化会商机制,确保企业诉求"事事有回应"。在政策执行层面,推动"万名干部进万企"等行动与惠企政策精准衔接,落实"民营经济31条"的具体举措,比如,组建企业上市专家服务团、成立上市公司董秘联谊会,护航民企高质量发展。这种"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让"选择长沙,赢在长沙"成为企业家的共识。
组织服务能力的强化,夯实工作保障基础。长沙市工商联持续健全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工商联系统所属商会达410家,会员企业5万余家,形成覆盖广泛的服务网络。通过"陪跑护航"行动中的"强健组织"专项举措,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愈发凸显:在融资对接中牵线银企,在纠纷调解中化解矛盾,在政策宣传中传递声音。长沙市工商联的扎实履职让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更足、预期更稳。
从政策红利的精准送达,到资源要素的高效匹配;从法治环境的持续优化,到发展信心的不断提振,长沙市工商联以"服务员""守护者""知心人"的角色担当,让民营经济在星城大地向阳生长。(章勇 黄志刚)
(编辑 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