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召唤 必有回音——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报告会发言摘编

2023年07月28日12:47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牧原实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秦英林:

  立根铸魂 奋勇担当 端稳中国“肉盘子”

  牧原集团始创于1992年,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总资产2150亿元,子公司300余家,2022年出栏生猪6120万头,出栏量全球第一,实现营收1260亿元,是全球首屈一指生猪养殖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句话深深激励着我。

  2023年,牧原生猪出栏将达到7000万头,接近全国生猪出栏十分之一,继续为端稳中国“肉盘子”作出贡献。

  牧原30年聚焦养猪主业,累计申请国家专利2093项,攻克育种、疫病防控、环保等多项重大难题,走在养殖行业技术革新的前列。

  牧原致力于通过智能化养猪的技术创新和设备研发来推动人工效率的提升,让养猪更简单、更轻松。我们努力让养猪从业者从农民变为产业工人,成长为高级养殖技工。牧原每年花费5亿元培训员工,提升养殖技工能力,现在牧原养殖技工年均收入9.4万元,是当地的高收入群体,每一位牧原员工都有能力带动3个家庭迈向更幸福的生活。

  牧原坚持客户利益至上,把食品安全和产品品质放到第一位。

  20年前养猪行业使用瘦肉精几乎成了潜规则,但我坚决反对使用。当时行情不景气,不用瘦肉精,每头猪会少卖40元,一年就少赚200万元。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银行停贷,生猪价低,企业处于倒闭边缘。猪贩子看我们这样难,也来劝我们:“只当是我借你的猪,少用一点瘦肉精,赚钱是你的,风险我来担。”我拒绝了。我们养的是给人吃的食品,要讲良心。

  我知道,我们养的不仅是猪、更是食品,就要像给爹妈吃的一样讲良心,给儿子吃的一样讲责任!牧原公司坚守品质的做法声名远扬,并成功进入了国际市场。这为河南争了光、为行业争了光、为中国人争了光。

  牧原也建立着“创造价值,服务社会,内方外正,推进社会进步”的企业价值观。

  2009年南阳大旱,小麦减产,收麦时节又逢阴雨连天,小麦在地里出了芽,卖不出去。我们主动收购芽麦作饲料。这样做有风险,但我却这样想:我们都说承担企业责任,究竟企业责任在哪里?农民长期默默奉献,支撑着养殖行业,他们有难,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就别去讨价还价。我们以好小麦价格,把河南、湖北的芽麦全部收购了,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政府的信任、银行的支持,在社会上更有公信力。

  在脱贫攻坚战中,公司积极投入,帮扶15省62县,带动14万户3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公司荣获“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我个人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回顾牧原发展初期对环保的认识,一开始我们也觉得政府的要求标准高、难度大、执行难。但我们坚决响应政策,快速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做到了猪粪做肥料、猪尿做沼气。臭气治理得好,成了我们发展的王牌,一路绿灯,快速发展到全国24省。

  我们实施种养循环,一个养殖场就是一个生态循环经济体。到目前为止,循环农田500万亩,改良沙漠7万亩,改良盐碱地22万亩,减少化肥使用6万吨,惠农增收14亿元。

  今天回头看,如果过去不做绿色发展,不做环保,寸步难行。新时代新征程,只有走现代化发展之路,才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万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伟鼎:

  做新时代好党员、好工人

  万向创立于1969年,最初是一个农机厂,改革开放以后开始专业做汽车万向节,目前,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致力于清洁能源和动行智控前沿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制造的跨国集团。我强烈感觉到,听党话、跟党走不仅是老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的忠诚信仰,也是新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应该秉持的精神传承。

  如何秉持和传承?对万向人来说,就是要做新时代的好党员、好工人。只有把这“两好”落实到企业的行动中,才能激发出万向人创造、创业、创新的“三创”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第一次来万向视察,明确支持万向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并指示要前瞻规划,分步开发,各级支持。万向创新聚能城从一张蓝图,到一座城的建设,走过风风雨雨的24年,寄托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厚望。

  万向建设了先进制造业基地,万向创新聚能城。“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是我们建设的标准,高起点布局新兴产业、高标准建设灯塔工厂、高层次引进科研资源、高品位创建未来社区,是我们开启现代化先行示范的伟大实践。我们要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万向发展新能源始于1999年,20年来,万向以“让空气更清新”为使命,深耕清洁能源和动行智控,建立国际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和产业平台。2017年首款karma清洁能源车向欧美销售,是目前唯一由中国企业投资开发制造的,符合北美加州道路标准的交通出行产品。

  今年,我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有记者采访我,询问今天的民营企业该如何传承老一辈的“三创”精神?我父亲当年以4000块钱、84平方米的小厂房艰苦创业,从家乡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际。如果说,老一代万向人推开家门,要跨过的是钱塘江,那么,我们这一代万向人的目标,就是要在本土打造未来的国际中心舞台。于是,我用了三个“无”来回答记者的提问:一是依靠“无所不在”的创造活力,融入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二是发挥“无所不能”的创业动力,提高全球竞争力;三是集聚“无所不至”的创新实力,为畅通“双循环”贡献力量。

  万向“从世界返回田野”,为共同富裕做力所能及的事。现在,万向三农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受捐持有万向三农集团全部股权,以企业经营为来源,以价值创造做慈善,持续开展“四个一万工程”、鲁冠球教育奖、江河荟·浙江翠、中美“十万强”等项目,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今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万向倡导“做新时代的好党员”“做新时代的好工人”,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和员工,不要忘记万向人的初心和使命,永远为“三农”做志愿者,为共同富裕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殷殷嘱托,时刻激励着我要传承好优秀企业家精神,真正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我们也用实践证明着,万向人做新时代的好党员、好工人,就是用心无旁骛的攻坚精神、履中蹈和的正道精神、久久为功的创造精神、荣辱不惊的乐观精神、厚德弘毅的大同精神作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反省自己、重塑自己,以更优秀的自己,为党旗增辉、为强国奉献、为复兴奋斗。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国有召唤,民营经济必有回音。做新时代的好党员,在新时代做好工人,是我们的追求,更是我们的荣耀。天降大任,我们不负韶华;筚路蓝缕,我们勇往直前!

 

  长春旭阳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许明哲:

  坚定理想信念 勇担时代重任

  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深圳市创业,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2006年,我回到家乡吉林长春,收购重组了吉林省汽车工业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并出任集团董事长,重组第一年便实现扭亏为盈,帮助企业涅槃重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通过不断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理论和政策,我坚定了继续投身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民营企业的决心和信心。

  2018年8月,我来到旭阳集团开展混改工作。面对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和不确定性,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更具挑战的是混改后,集团面临着传统业务板块亟待转型升级的压力。虽然如此,党中央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壮大,始终为我指明方向。对内,我连续深入一线稳定职工队伍,全力实施人才战略激发人才活力;对外,积极拓展新合作、新业务、新版块,实现了企业混改赋能、加速质变的平稳过渡。

  旭阳集团是民企控股、外资参股、国资委参小股且不参与企业经营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我们经营发展的最大特色,也是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就是始终突出政治引领,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根”与“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战斗堡垒作用。目前,集团共有3个党委、16个支部,党员人数244人,党员示范岗151个,先锋岗21个,在抓生产、夺产量、稳安全等关键环节、关键岗位贡献突出,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旭阳集团坚持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的深度融合,成功催化了“国企+民企”的叠加优势。我们不断厚植爱党爱国的政治自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企业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成功化解应对了各种不利因素和挑战。企业连续多年实现营收两位数增长,今年在汽车产业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我们积极转型发展,加速突围攻坚,预计今年产值增长将超过15%。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我们投资兴建的旭阳中法智能产业园,总投资80亿元,占地120万平方米,是由长春旭阳集团与法国佛吉亚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互联网+协同制造”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已连续3年列入吉林省及长春市的政府工作报告。

  旭阳集团更是坚定自信,加快了新一轮发展步伐。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我们不断扩大投资,加快园区建设,今年集团将全面入驻新园区,旭阳中法智能产业园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可实现营收超过200亿元,新增就业7000余人。

  在抓好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不忘“办好实业、回报社会”的宗旨和使命,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打先锋、站排头、作表率,多年来我们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6000余万元,2022年9月26日,吉林省民政部门批准,成立旭阳慈善基金会,未来将在慈善救助、乡村振兴上发挥更大作用。

  回顾我的创业历史,从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到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近30年的创业历程,我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民营经济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可以心无旁骛谋发展。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再次给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必将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必将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长期安定发展。

  从个人经营企业的经历和全国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来看,我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过去几十年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踏上新征程,我们要有心怀祖国、实业报国的真挚情怀,要有百折不挠、敢闯敢干的精神风貌,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更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民营企业的贡献!

 

  隆基绿能科技公司董事长钟宝申:

  创新传承 驱动中国光伏向全球绿色发声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纪念兰州大学的老校长江隆基先生而取名“隆基”。公司是全球规模首屈一指、市值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为全球低碳绿色能源转型提供支撑。组件市占率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硅片出货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全球所有已安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有超过30%的硅片来自隆基。

  隆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从根本上讲,是听党话、跟党走的结果。尤其是对企业发展有疑虑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总能给我思想启迪和方向指引,可以说,新思想的指引就是我们科技创新和突破的底气。

  隆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以前,光伏市场还是多晶技术的天下。我们对薄膜、单晶、多晶、聚光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光伏行业的本质就是发电成本的降低,而光伏除电池外的系统成本很难降低,主要依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来摊低系统成本降低发电成本,光伏未来的技术方向一定是效率致胜,而单晶技术才是最有希望的。因此,我们坚定地选择了单晶这条难度最大却最有前途的路线。

  发电成本不断降低是光伏发展的“第一性原理”。隆基开始从成熟的砂浆切割技术转向创新型的金刚线切割技术,我们允许金刚线项目团队每年“战略性亏损”几千万去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成熟度并致力于把国内专用设备、辅材等产业链培育起来。2008-2013年研发期间,单晶技术路线的市占率逐年降低,一度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

  我们逆流而上,带领团队持续全力投入创新研究。在2012-2015年,相继研发单晶一炉多棒的RCZ技术、金刚线切割技术,这些技术的成功导入大幅度降低了单晶发电的成本,仅金刚线切割技术在现有规模下,每年就为中国光伏企业节约成本1000亿元。而后,隆基又率先在全球量产了高效率的PERC技术,2017年又推出双面发电产品并向行业公开了全球领先的单晶低衰减光致再生技术。在隆基的不断推动下,单晶路线开始逐步占据主流。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力推动国内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快速发展,催生大量产业链条上的创新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大幅提升了中国光伏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目前,光伏行业已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我们认为,“从众,从来都是最容易的选择,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是企业的发展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隆基就是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了大功夫。技术创新离不开长期的资金投入,从2012年至2022年,11年间,隆基绿能的整体研发投入规模达到195亿元,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平均保持在5.5%以上;同时,启用被业内称为“光伏大脑”的“隆基中央研究院”,努力构筑全球太阳能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隆基研发投入达71.41亿元,占营业收入5.54%,稳居行业第一,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132项。

  通过自主研发,我们引领直拉单晶技术的革新与产业化应用,掌握了光伏产业的“命门”,向世界证明中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降本功力,全球光伏行业的格局也由此改变。过去10年,我们的企业营收从2012年17亿元,增至2022年1289亿元,年均增速超过50%;员工人数也从2012年4068人,增至目前的近7万人——很多人觉得我们赌对了趋势,但从我们的立场来看,我们只是选择了一条自认为对社会、对行业、对客户、对企业更具价值的道路,这条路便是: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不断革新绿能技术,提升产品性能,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企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这更坚定了隆基践行“零碳”理念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在今年5月正式面向全球发布STAR创新生态协作平台。同时,到2023年底,我们将把云南保山基地打造成为隆基绿能的首个“零碳工厂”。

  在接下来的企业发展道路上,我们将切实履行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我们的光芒与力量。

 

  广州正佳企业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萌:

  与时代并肩奔跑 为城市发展注入无限想象力

  我毕业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金融专业,2002年回国,投身正佳广场的建设与经营。21年来,我见证正佳广场从无到有,逐步成长为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佼佼者和文商旅融合的引领者,而我自己也成长为党的创新理论坚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实践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0年前,我的父亲种下了正佳商业的种子,希望给更多人创造幸福,带来生活的改变。30年后,正佳广场发挥着最活跃、最旺盛的商业活力,带动整个广州商业的不断迭代升级。

  与此同时,我们创造性地将商业与文化旅游和科普教育相结合,启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为市民带来生活方式的进步,也给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想象力。

  2002年,父亲跟我讲“‘上阵父子兵’,回来帮忙吧。”于是我从美国投行辞职,一头扎进了正佳的建筑工地。

  我和工人师傅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干就是3年。刚开始,还会想起美国投行的西装和咖啡,说不后悔,那是假的,我哭过也退缩过,但父亲的期望、工友的信任让我坚持了下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满脑子装的都是工程进度、工友的家庭和身体困难,每当解决了这些难题,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人生除了金钱和财富,应该还有别的。

  经过3年的共同奋斗,正佳广场于2005年正式开业,并创造了中国巨量购物中心最短的养场纪录,2007年,入选福布斯全球十大购物中心。我们的踏实笃行有了摆在眼前的成效:这座商业综合体为广州街坊带来了笑语欢声,带来了崭新的生活方式,更带来了幸福和快乐。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2008年,电商兴起,传统实体商业受到很大冲击。正佳急需寻找一个突破口。“不如试一试文旅赛道,能不能把海洋馆搬进正佳广场?”这个想法一提出,所有人都反对。

  “时代抛弃你,从来不会跟你商量”,正佳也急需寻找一个转型的突破口。但是怎么转?往哪转?没有人告诉我,我只能开始自己思考。那几年,在广州市的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说要提升城市旅游休闲功能,建设都市休闲新业态创新示范项目。

  于是我想,那不如试一试文旅赛道。我父亲曾经是一名海军军官,我也喜欢大海,能不能把海洋馆搬进正佳广场?这个想法一提出,所有人都反对。我花6个月,尝试着找到合作伙伴,走访国内40多个海洋馆,结果大家都把我当成小疯子。

  2016年,海洋馆建好了。刚开业不到一周,我们受到了动物保护组织的批评,甚至还有个别网友的谩骂。我一下子就傻了,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但当我听到孩子们看到白鲸、企鹅后发出的惊呼声,看到他们眼睛里闪着的光,忽然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一下子豁然开朗,海洋馆正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是我笃定信心,推动建成了博物馆、雨林馆、科学馆、天文馆、冰雪世界、蜡像馆、游乐城等一系列创新文旅项目,每年的客流达到了5500万人次。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我们的文旅项目选择将“科普教育”作为关键词,希望正佳广场不仅是城市中心的旅游目的地,更是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栖息地。

  正是沿着这条创新之路,正佳广场进化成了另一个物种,它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被国家旅游部门评为国家级商贸型4A级旅游景点,华南唯一一家。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对广州提出了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殷切期望。这给我们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正佳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带动和涵养周边商家,形成区位优势。

  立足于此,我们为天河路商圈提出了一个愿景和一个使命——“打造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为广州市民创造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在这个愿景、使命之下,商圈内各载体求同存异,差异化运营,共同推进整个商圈不断迭代升级。

  创业没有暂停键,创新没有“天花板”。接下来,我将牢记初心和使命,不惧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