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骄子的“双碳”之路

——记全国工商联常委、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海明

2021年08月18日11:25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罗寿博)诺贝尔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内蒙古有一座宝石般的城市,她就是被誉为乌金之海的乌海市。在这座城市,有一位被誉为“东方化工骄子”的青年企业家,他叫俞海明。
  在被誉为工业之母的化工行业中,有一个世界最大的化工母料生产企业属于中国,她叫东源科技。
  几十年来,俞海明和他的东源科技在这座城市中默默无闻深耕,高品质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和市场前瞻以“绿”筑梦,成就这片绿色化工基地,为世界可降解化工原材料市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东方动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节能降耗,环保降解材料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世界可降解塑料的主要原材料BDO宛如基石,在俞海明带领的东源科技中日日夜夜为世界提供着优质原料,为绿色地球贡献着中国力量。
人物小传——
  俞海明,现任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内蒙古中远亨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十二届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第五届理事、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常委、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乌海市工商联(总商会)第六届执委会副主席、乌海市国际商会副会长、兰州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被评为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批“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诚信标兵、最美乌海人——发展乌海贡献人物。
  2008年,俞海明任新转型成立的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赢企,经过近10年努力,建成了以1,4-丁二醇(简称BDO)项目为核心的绿色低碳循环一体化产业基地,走出了一条全新的“乙炔化工”之路。利用企业自身产业(煤制乙炔、BDO)的低成本优势,推进完全可降解塑料(PBS)产业的低成本、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推动PBS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应用,引领中国低碳、绿色化工产业发展。

始于实业报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的俞海明,就业之初任职于一家国有铁路运输企业。在一线工作期间,他勤奋努力、钻研好学,喜欢把一件事情打破砂锅问到底。通过实践和学习,不仅熟练掌握自身岗位的技术技能,还通过观察和总结,概括出铁路运输管理和铁路生产单元之间的结构优劣特点、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共通性和示范性。这些为他后来从事化工行业、领军现代化工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蒙作用。
  在工作的实践中,俞海明愈发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实业铸就实力,以实力赢得发展,以发展赢得未来。
  2002年,俞海明离开了北京,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和哥哥共同运营起以冶炼业为主的民营企业。
  起初,企业主业还只是从事传统的硅铁合金的冶炼,在本世纪初的那段时间,以高耗能、大产出的粗放型冶金行业正如日中天,企业虽然有着高耗能、高污染的短板,但也抓住了产销两旺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机。那段时光,不说是日进斗金也算得上顺风顺水。
  刹那的光辉并不能代表永恒。就在企业高管层多数都陶醉于铁合金行业的高利润回报并执着于铁合金生产规模如何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时,俞海明果断地踩了刹车。
  在俞海明看来,粗放低端的生产模式绝不会让一个企业走得更远更好。相时而动,适时绿色转型,才是企业稳健发展之道。
  通过大量学习和对世界制造业的深入分析,俞海明敏感地意识到眼前一窝蜂式的追求短期利润的冶炼行业风气必将造成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下降。唯有结合世界工业的发展前瞻,结合乌海本地的资源属性优势,徐图自强,另辟蹊径,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而乌金之海的乌海储藏了大量煤炭资源和石灰石资源,这些都是化工产业所需要的城市自然禀赋。当时世界工业正向可降解材料的市场转型,可持续发展向煤化工领域提出了更高更大的原材料需求。
  “向精细化工转型,向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化工一体化转型,做环保型节能型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世界提供可降解材料的化工母料”,成为俞海明矢志不渝的决策。
  2008年,东源科技在俞海明手上开始了新生启航。现代化生产技术与设备的结合,让东源科技很快在国内化工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民营企业中从事化工材料生产的一匹黑马。
俞海明(右)陪同全国工商联领导参观企业党群活动中心

敬于绿色发展

  到过东源科技化工生产基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企业不像个企业”。没有轰鸣的机器声,没有喷着各种烟气的钢铁侠,没有石灰色铁锈色的车间感官,甚至听不到一个工人的大声说话。
  有的是花团锦簇的厂容厂貌、有的是湖光山色的企景融合、有的是鸟语花香的人文和谐。
  许多外地来内蒙古旅行的越野车队经常会把车队开进厂区,以为到了草原的某个景观营地,没想到是个化工基地。
  如果说文如其人,那么俞海明的这篇“东源科技的化工企业”也和他平时的风范一样,干净利落,一尘不染。
  上至中央部委领导,下至省区各地嘉宾,凡是到过东源的人,莫不被这里的人文景观和绿化发出吃惊的赞叹。
  如果说乌海市开辟了工业旅游,那么东源科技当属头牌。
  东源的美不仅在表,更在于里。
  传统的化工企业往往在形象上给人以厂区空气质量差,粉尘污染严重,噪音和气味都令人头疼的印象。
  俞海明的企业环保治理却独树一帜。他先治窝后治坡,环境不达标坚决不开工,减排不到位,干部不能睡。他亲自上阵狠抓环保建设,除了日常的美化绿化的外景外,更从生产流程的内里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东源科技把生产电石的各类原料入棚储存,部分临时储存物料也全部进行苫盖。上下料产尘点的除尘设施同步,运行率达到100%。完成了工业炉窑清洁能源的替代改造。
  2018年,公司投资650万元对电石炉净化灰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气力输送将电石净化灰送至碳材干燥炉进行余热回收再利用,仅此一项目年可减少4台电石炉产生的净化灰(颗粒物)19800吨,年可替代兰炭粉约2400吨。
  在无组织粉尘深度治理方面,俞海明带领东源科技对现有石灰石受料坑进行改造,采用彩钢密闭抑尘措施,加装收尘管道与受料除尘器连接后进行收集处理。物料的输送采用全封闭皮带输送廊,石灰窑进料、出料、窑本体排气均设有除尘器,且定期更换布袋。
  他们对电石炉厂房内无组织粉尘处理也进行了改造,将厂房无组织排烟纳入环加除尘系统收集后处理。净化灰通过密闭管道气力输送至碳材干燥炉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将烧结成的小颗粒与炉渣混合运至固废填埋场处理,进一步减少了颗粒物(粉尘)的污染。
  对乙炔装置电石渣筒仓周边产生的无组织粉尘,采用彩钢板进行封挡,内部设有循环布袋除尘器收集处理。甚至电石渣拉运装车库也安装厚实的帆布帘封挡,避免装车造成的粉尘扬散。在工艺上东源科技通过严格控制蒸汽压力和干渣仓仓位来避免粉尘溢排。
  VOCs(一般指挥发性有机物)是工业生产废气减排的重要科目。对这方面的治理,俞海明更是毫不含糊。东源科技利用国外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的管路全密闭输送。生产或开停车时产生的有机废气全部通过密闭管道经工艺罐、器分离、分解后输送至乙炔火炬或公用火炬燃烧,燃烧后产生的二氧火炭和水蒸气高空排放。
  对污水处理站的VOCs治理,俞海明指挥专业小组对厌氧池进行全封闭改造,将废气进行收集,经脱臭系统处理后高空达标排放。该项目对废气排放全部达标。此外,东源科技还委托第三方公司定期进行LDAR检测工作,并对泄漏点进行修复且复检合格。并加强厂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管控,安装醇、醛、非甲烷总烃监测设施。
  “企业的生产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好产品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必须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经得起环评的检验。”俞海明指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线对记者说。
  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俞海明利用美国先进技术,一期工程投资70亿元,建成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BDO)、10台40500KVA密闭电石炉和4×50MW动力机组项目投产后,所有项目均通过环评批复及环保竣工验收。
  东源科技还对企业内的动力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使得4×50MW动力机组机组燃煤实现全封闭储存。
  2016年,他们更是投资约6000万元建成了供热首站,承担起乌海市乌达区300万平方米供热任务,利用发电做完功后的蒸汽乏汽供热,2019年蒸汽乏汽供热量315756GJ,折标煤13082吨,间接减排6.96吨,其中:SO2减少1.78吨、NOx减少4.28吨、颗粒物减少0.96吨。
  通过上亿元的环保技术的超低排放改造,东源科技2019年较2018年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共减少了147.121吨,其中:SO2减少80.911吨、NOx减少47.38吨、颗粒物减少18.83吨。为当地供热节能降耗、大气减排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俞海明(中)在生产车间进行安全检查

合于科技创新

  “创新发展是企业永恒的动力,没有科技创新就无法让企业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发展”。俞海明对科技创新格外重视。
  为了不让东源科技的生产工艺在短时期内被淘汰,俞海明主动联手世界第一流的化工技术公司——美国英威达公司,投资1700多万美元把炔醛法BDO一体化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乌海。
  东源科技总经理朱庆和说,那段时间,为了熟悉新的生产工艺流程,成为BDO化工生产的一线专家,俞海明每天吃住都在车间的各个流程岗位,无论是电气工段、主控室,还是炉前操作、天车作业,乃至除尘工序、矿热炉岗位,他都一一体验,不耻下问。饿了随便吃点什么,累了就靠在椅子上小憩,把自己当成工人一样进入每一个流程工序,夜晚困了,就睡在车间的面包车里。硬是靠着这种身体力行、兢兢业业的态度,俞海明用最短是的时间掌握了新的化工技术中的关键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项创新改进方案,尤其是在节能降耗、降本除尘方面,更是攻坚克难。
  “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俞海明活生生从一个化工门外汉转变为行家里手。这种废寝忘食的劲头,让普通一线工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岁月感受,拉近了他与员工的关系,促进了劳资情感交融,也为东源科技埋下了一颗“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种子。
  BDO新技术的生产运用极大刺激了国内化工市场的价格体系和质量结构,化工下游企业因此广泛受益。俞海明也让东源科技在依托科技创新的转型中,逐渐摆脱了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硅铁冶炼的主航道,让这家民营化工企业开始航行在精细化工一体化的现代创新蓝海之中。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俞海明的主导下,他们先后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航天科技、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联合研发协议,成立了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内蒙古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并紧紧围绕乙炔化工、降解材料、化工新材料、催化剂制备等领域攻关核心产业技术,努力实现传统产业技术和降解材料新技术的双重变革。
  近年来,东源科技共申报专利22项,授权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目,2020年科技投入占比3.2%。除了目前主力攻坚的可降解化工原材料和降能降耗的科技研发外。俞海明还把科技创新的眼光投向了世界清洁能源的风口——氢能。一旦氢能的开发利用实现突破和量产,将对“双碳”目标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提升。
  2021年1月,他们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与乌海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大功率氢能汽车应用示范及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合作协议”,立足于乌海市低成本副产氢资源及矿山重卡的应用场景优势,通过示范应用,突破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形成产业链技术体系,打造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
  为把清洁能源、可降解材料科技落实在工业化量产实际中,东源科技总投资48.62亿元建立了“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工业示范项目”基地,包括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项目、30万吨BDO、20万吨PBS可降解一体化项目、10万吨γ-丁内酯项目、10万吨N-甲基吡咯烷酮项目、1000吨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
  东源科技充分利用航天科技中的转化要素,通过等离子体反应器,把煤制乙炔、煤制氢气、煤制乙烯、煤制甲烷、煤制一氧化碳的成本降低到全球最低水平。此举无疑为东源科技的“双碳”发展战略扎实了基础,降低了PBS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成本,推动PBS生物可降解塑料在全国范围内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真正做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多年来,“限塑令”在许多地方成为政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塑料袋制品一直在逐年上升,虽然纸袋、可降解材料包装袋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但是由于可降解材料的包装袋成本一直高于传统塑料袋,出现了传统包装袋市场难以被可降解材料材料取代的尴尬现象。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种成本相差无几,质量优越于它,特别是具备可降解性、替代性的环保塑料袋、地膜、包装材料问世,那么,这种东西会具有多么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应用前景?东源科技恰恰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让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产品,才是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产品。这既是一种善爱,也是一种创新。我们愿意为这样的产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俞海明坚定地说。
东源科技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

忠于社会责任

  俞海明说: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要立足于根本,立足于自身坐标。用高品质产品回报社会,用优品质的环境回报大自然,用公平的待遇回报劳动者。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出发点。多年来,作为世界最大的化工母料上产企业的领导者,俞海明一直低调做事做人。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他注重一点一滴,一人一事、一花一树的每个细节。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切实兑现着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除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降耗,用可降解材料源源不断为这个世界输送高品质产品之外,俞海明还带领东源科技的员工,对厂容厂貌的美化绿化倾注了大量心血。有棵树的叶子莫名枯黄了,他会心疼的让人去查看原因进行补救或移栽;有片花池的石砖被压碎了,他会限时让人完成更新。他说,没有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没有绿水青山的自然关爱,员工的心态也会受影响,生产出的产品也会受牵连。他感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非常有道理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近年来,俞海明带领广大员工每年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活动,累计投入达5000万元,植树几十万棵,花卉300余亩,成为当地优秀园林式标杆企业。
  对待员工,俞海明更是视为兄弟,除了在车间里经常和工人兄弟们摸爬滚打、相互学习,对职工的疾苦和家庭生活也给予了细心关怀。
  一位员工的父亲生病了,俞海明听到后不仅让人帮助联系条件更好的医院,还自掏腰包送去了慰问品。一位高管的亲戚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他便动用自己的朋友关系,及时帮助这个家庭解决了困难。
  俞海明还时常组织管理层家属座谈会、食堂工作宴会,并邀请普通工人师傅谈心交流,随时让每位家属了解爱人在单位作出的重要贡献和承担的工作压力,又及时反向了解员工家属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然后督导行政后勤部门第一时间予以帮助解决。这类“大家庭”聚会活动的开展不但促进了企业劳资关系,也化解了许多潜在的思想矛盾和压力,温暖和凝聚了东源科技员工的心。
  员工康建忠父亲身患癌症,医疗费出现困难。俞海明除个人捐款外,还组织公司全体员工为其爱心募捐5.3万元,及时送到其家中,帮助其解决燃眉之急。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成为乌海当地百姓有口皆碑的责任企业。许多家庭孩子一毕业就纷纷投身到东源科技就业。目前,东源科技已为当地解决就业4000多人。
  俞海明常说,善爱是做人做事的美德,也是企业家做人做事的幸福乐趣。
  俞海明更是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感恩,肩负对社会的担当。
  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精准扶贫,无论是捐资助学还是双拥抗疫,俞海明的社会“光彩事业”做到了实处、做到了细节。
  武汉疫情暴发后,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俞海明调动各种资源协调了67800只医用口罩、2吨消毒液、6000套防护服、4.5万瓶酒精等,第一时间送往抗疫一线。
  中国的抗疫重点是武汉,武汉的抗疫重地是方舱医院,方舱医院抗疫的重要环节是空气环境。善于观察细节的俞海明深刻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的抗疫刚需。第一时间联络芬兰等有关方面,购买了价值1000多万元的共计74台onJet系列大型医用级空气消毒净化设备,并通过全国工商联等统一协调调度迅速送达武汉光谷日海方舱医院。这些世界尖端设备采用“离子瀑技术”,24小时持续将方舱内的空气抽进设备内部,在设备内部完成杀毒灭菌净化,再将洁净空气送入方舱内,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截至目前,俞海明和他的东源科技已累计为社会捐资捐助价值近6000万元,为国家和社会倾尽了自己一片赤诚之心。
  俞海明,这位年轻的“东方化工骄子”在可持续发展的“双碳”道路上,以善爱之心、前瞻眼界走出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责任之路。
(本文照片均由东源科技提供)

(责任编辑 迟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