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农园”只是纾一时之困

2019年05月14日11:57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鲍坤子

  近日,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指导下,拼多多宣布推出扶贫项目“多多农园”,致力于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首站落户云南保山,主营咖啡种植。此前,拼多多联合云潞咖啡等6家平台商家,溢价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咖啡豆等原料。

  有研究显示,咖啡各产业链中,上游种植环节的价值贡献仅占1%,中游深加工环节和下游流通环节的价值贡献则分别为3%、96%。“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大部分咖啡种植者的处境可谓不易。拼多多入局云南咖啡,虽然最终有多少咖啡种植者参与其中、收购的咖啡豆以何种形式售卖给消费者、项目是否可持续等尚不得而知,但中国咖啡市场正处高速发展时期,电商的发展为相关产业扶贫工作提供了结合点。

  同样是保证咖啡种植者而产生的“公平贸易咖啡”,其动因值得称赞——倡导咖啡烘焙商以公正的价格直接与咖啡种植者进行交易,从而保障咖啡种植者的收入,刺激咖啡生产意愿。出发点虽然良善,但也引来争议,如中小规模咖啡生产者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仍存在很大困难;机制着重保障生产者,而消费者的利益被忽视,等等。

  拼多多溢价收购也只是纾一时之难,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希望将此作为敲门砖,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并建立“新农商”机制,拼多多方面有关负责人坦陈。农产品销售并非搭乘互联网快车就能打开局面,在强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探索电商扶贫模式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应合理组织生产加工。由于可获利益有限,在云南,不少咖啡种植者无心管控,致使咖啡生豆先天养分不足;采摘时为了省事,红绿果一把捋,很多咖啡豆不符合收购标准。电商平台若想敲开咖啡豆市场大门,要把零散的咖啡生产者组织起来,严控咖啡豆质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减少风险,提高收益。

  第二,应加大技术投入力度。贫困地区的咖啡种植者普遍缺乏文化知识,导致本地电商人才短缺。贫弱的经济状况,也限制了外地技术人才的流入。因此,要想方设法培养本地和引入外地人才,改进生豆加工工艺和营销方式,凸显本土咖啡特色,提升咖啡产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应强化本土品牌意识。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咖啡大部分产自云南,而中国咖啡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本土知名品牌寥寥无几。电商参与咖啡产业扶贫,品牌是有效的竞争筹码。可以开展咖啡豆产品认证工作,培育过硬品牌,把本土咖啡豆卖出好价钱。

  近年来,国家对电商扶贫瞩望很殷,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以守正创新姿态在电商扶贫方面开展更多探索并非旦夕之功,电商助力咖啡种植者脱贫致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让产区咖啡豆不负“黑色黄金”美誉,让更多本土咖啡种植者喜尝甘甜,真正给本土咖啡插上电商翅膀,实现贫困地区和企业的双赢。

 

 

(责任编辑 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