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供应链理论看美国封杀华为

2019年05月24日16:1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李富永
   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球供应链的时代。连接,这是当今世界强大的一股力量,主导未来全球版图的是一条条表示连接的供应链,而非代表割离的国界线。与外界进行连接的能力,将是国家和个人重要的竞争力。 

  “打碎骨头连着筋”,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目前华为等中国企业与美国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就在最近几天美国科技巨头纷纷表示要对华为“断供”、华为似乎被逼得走投无路之际,突然出现的一个微妙的变化,如同阴暗天际的一道明亮裂隙。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科技企业交互数字公司20日表示,尽管美国禁止向华为出售芯片和软件,但它可以向华为授权其5G网络技术。长期以来,该公司一直是用授权专利产生收入,由于其所授权的技术内容并不敏感,且是向外界公开的,如果哪一公司想要使用,只需要其支付相应费用即可。美国此次的“禁令”,主要限制美国公司对华为进行技术服务或向华为供货,而交互数字公司通过对相关措施的研究后认为,当前其对华为的技术授权行为并不受到管制影响,因此会继续与华为合作。

  华为的合作伙伴还有高通,高通是美国另外一家无线网络技术专利持有者。据美国一些专利律师称,高通也可以这样做。因为其部分芯片设计、通讯技术采取授权方式,其生产的手机零部件,也可按照手机厂商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因此,在授权领域,高通的情况与美国交互数字公司类似,并未受到美国此次出口管制的影响。

  既然有这个渠道,高通岂能被画地为牢?

  这还没完,还有谷歌呢。别看此前谷歌表示已经暂停与华为的部分业务合作,不再进行需要开源(开放源代码)许可范围以外的软硬件转让和技术服务的业务。不过,据路透社称,华为一位高管5月21日表示,华为正与谷歌一道寻找解决办法,应对美国的“禁令”。据专家介绍,谷歌安卓系统的开源部分,同样也可以通过授权方式进行的服务,并未受到出口管制影响。

  美国政府果真想对中国这个最大的主顾“断供”?虽然不排除,但从眼前的“90天缓冲”看来,似乎还埋下了一道伏笔。很难说这一定不是特朗普政府玩弄“极限施压”的一种小伎俩。

  当然,一旦美国政府真的“吃了秤砣铁了心”、打定主意要封杀华为的话,不排除它会利令智昏再度发狂,祭出新的花招意图将美国企业的授权制度也给封杀掉。这虽然不是不可能,但最终能否行的通,则是另外一回事。美国政府的确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但能否在国会通过,则很难说;即便国会通过了,最终会执行到什么程度,仍然难说。

  不妨回想一下,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政府执意发动越南战争时在国内遇到的反战运动是多么天翻地覆,最终还是民意获胜。既然美国的企业有那样强烈的与中国做生意的需求,既然美国的信息产业是美国的经济支柱,美国政府能永远悖逆其意逆流而行吗?不是说美国政府是垄断资本的代理人吗?不是说美国政府是资本投票选出来的吗?它怎么能在根本利益上对美国的经济支柱悖逆其志?这样的政府能不被选掉吗?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你可以欺骗人民于一时,但你不可以欺骗人民于永久”。再说美国马上就要进行总统换届选举了。

  即便美国能“欺骗人民于一时”,但中国的华为已经不是软面团,而早就有“备胎”计划,未雨绸缪。即便真的全面断供,华为也早已成竹在胸,不怕惊涛骇浪。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执意对华为等中国企业发动科技冷战,其结果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那时也必然招致“窝里反”。

  不仅不对中国“卖东西”会这样,不从中国“买东西”,其结果也一样。美国要想代替中国供应者这个角色,决不是一时之功,无论是把中国商品挡在门外,还是让中国商品迈过关税门槛,最终损害的还是美国消费者自己的利益:要么商品短缺,要么多套腰包为关税买单。即便真的代替了中国这个角色,也必然成本高、价格高,没有市场竞争力,最终必然是全面大倒退,不知美国是否愿意品尝这样的闭关锁国的苦果。

  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规律,但美国现任政府的所作所为,正在越来越背弃人类的共识。在全世界广受好评的美国著名学者帕拉格·康纳的《超级版图》一书,已经总结出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规律: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球供应链的时代。连接,这是当今世界强大的一股力量,主导未来全球版图的是一条条表示连接的供应链,而非代表割离的国界线。与外界进行连接的能力,将是国家和个人重要的竞争力。流动能够战胜摩擦,全球化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正深深改变全球商业文明。全球领导人应该充分利用开放的新技术去建设和推动更有活力、更多元的市场环境。互惠主义高于贸易保护主义。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评价这本书时,更是言简意赅地总结为“世界能够创造比单个地区加总更大的智慧”。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华为等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关系,已经展示出世界供应链的景象。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本届美国政府掀起科技冷战等所做所为,不仅违背自身根本利益,而且也背逆历史潮流,最终必然失败。(责任编辑 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