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产业也要学会善用行业协会功能

2023年11月27日13:1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最近,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起草了《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以下简称《自律公约》)。截至11月10日,共有40家企业完成签署,已经覆盖了占据国内产能将近70%的组件企业。
  据介绍,《自律公约》旨在建立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规范从业者行为,确保光伏组件功率的准确溯源,减小功率标定偏差,缓解国内国际相关贸易过程中对组件功率数据的分歧,促进光伏市场可持续发展。
  光伏电池组件市场出现功率虚标和质量不成熟等问题,既是新技术更新迭代加快时期的客观结果,也有业者在市场竞争加剧环境下的价值偏差的主观因素。一方面,当前光伏电池组件技术更新速度加快,难免出现检测技术不成熟、检测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另一方面,近一两年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其中组件作为产业链中核心一环,竞争最为激烈,而竞争的手段首先就是价格,价格战成为无序竞争的推手。
  然而,非理性的价格战必然导致一些企业难以为继,扰乱行业健康发展。据行业头部企业隆基绿能反映,最近组件市场出现了价格接近1元/W的现象,在这个价格水平上,全产业链都难以盈利,会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目前1元/W左右的组件价格仅能维持光伏企业的勉强生存,很难持续。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从业者就通过其他途径弥补价格战损失,由此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功率虚标等种种行业乱象。
  所谓组件虚标功率,是指将组件的实际功率进行夸大宣传或者标高,标定的额定功率实际上小于使用功率的一种行为。当前,光伏电池技术由P型向N型过渡,新产品在市场爬坡阶段,组件功率检测机制跟不上,各个机构功率检测的标准不一,难免会出现部分送检产品功率明显高出量产产品功率。再加上组件行业本身技术门槛较低,投产周期短,引起各路资本涌入,难免有短期经营行为。
  虚标功率等情况如果得不到遏制,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光伏行业。不久前曾发生了某企业销往欧洲的组件订单被发现实际功率比标称功率低5-10W,因此被买方要求退货的事件。可见,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甚至可能对我国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次光伏组建行业通过《自律公约》途径建立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为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建立适宜的市场运营机制开展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光伏行业作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其运行机制却是市场化的。无论投资主体或是运营动力,都是完全由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发起和推动的。但促进这个市场踏上良性发展轨道,既需要充分释放市场本身的能量,让经营主体完全发挥自主性,同时也要建立一套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机制。这套机制自然少不了政府作为监管者的角色。但政府如何发挥好监管角色,仍然是一道大课题,需要恰当行事。既要维持市场秩序不乱,同时又要避免管死管僵。
  政府在管理由众多经营主体组成的市场时,要善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这是恰当管理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行业协会主要由经营主体组成,成员之间固然有竞争关系,但也有共同的行业利益。如果市场总体受到损害,最终还是会由全体成员买单。此时行业各主体表达意志的恰当途径就是商协会。因此,要在充分发挥商协会机制等方面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次制定《自律公约》,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进行的,参加自律的单位,涵盖国内骨干光伏组件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计量机构等多个环节,可以说已经覆盖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加入,对制定和维护统一标准很重要。接下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还将组织更多单位参与签约。希望通过《自律公约》能够整治市场乱象,使产业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
  光伏行业经营主体多是民营企业,具有主体众多和产权来源分散的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许多矛盾不可能像国有企业那样通过产权纽带解决,而商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则必不可少。今后,光伏行业要充分利用商协会这个途径解决行业问题,诸如至今尚未实现的光伏组件尺寸行业统一标准、两个技术体系并列的问题,也不妨再继续协商讨论,争取在共商共赢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建立全面覆盖的统一标准。而政府方面,也要更多探索宏观调控市场的途径和方法,善用市场商协会等中介组织,将调控市场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化、弹性化。(李富永)
  
(编辑 鲍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