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言、建言、诤言这三个词在统战工作中经常用到,但因对其词义把握得不准确,便难免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如有的文章说“围绕重点调查谏言” “为经济社会发展谏言献策”等,这里的“谏言”与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不相一致,词不达义,缺少斟酌。

谏言
谏、诤,辞书上都解为直言规劝,但它们之间也有差别。谏,一般用于下对上,有讽谏、顺谏、规谏、直谏等意。墨子曾说:“务善则美,有过则谏”,因此,谏是对帝王、尊长进行规劝的一种形式。公元819年,唐宪宗李纯派特使持香花,迎佛骨,在宫中供养三日。时任邢部侍郎的韩愈就不以为然,便上疏李纯,力陈“佛不足信”,措辞直率,得罪了皇帝,几乎丢了脑袋,后经宰相请求宽容,“以来谏者”,若“非内怀忠心,不避黜责,岂能至此”,韩愈才免遭身首异处,最终被贬为潮州刺史。
诤言
诤,多用于朋友之间,如诤友、诤言,也有用于下对上的。如汉刘向《说苑·臣术》:“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为之诤。”
看来诤言与谏言相比,不仅要说真话,言实情,而且更要有勇气。多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交诤友,纳诤言,充分体现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谏”多用于宫廷,现在时代不同了,应慎用之。
建言
建言与谏言不同。目前,在历史典籍中还没有发现“建言”这个词,但“建”用于立议或建议时,却能时常见到。如《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中说:“(梁孝)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爰盎等皆建以为不可。”这里的“建”,实际是建议或建言的意思,是对一种观点的陈述。所以,在统战工作中常用“建言”不是没有道理的。
统一战线工作涉及面比较广,统战成员更是人才济济,尤其是知识分子比较多,这就给从事统战工作、特别是理论研究、文秘工作的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遣词造句要十分讲究,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马虎。加之,统战工作政策性较强,如果用词失当,就绝不仅仅是个文字问题了。(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