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以上盈利 总体风险可控 政务环境人才紧缺是短板

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调查

2020年02月07日15:49来源:《中国工商》2020年1期

  2019年4月到6月,由全国工商联牵头、各省区市工商联、各直属商会联动,917家民营企业参与了“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现状和主要问题以及民营企业对工商联系统的主要需求。

 

  企业经营现状 

  本次的调查结果有如下发现:企业总体运营平稳良好,对未来发展信心度高;多半企业实现增收,企业园区化规模尚有待发展;多半企业实现盈利目标,企业利润率较为可观;企业主要面向当地市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当地员工是主力。

 

   企业营商环境 

  在本次调查中,研究团队专项调研了沿线中资企业所面临的营商环境,以对其有更全面、直观和深刻的了解。

  第一,企业自评风险较低,运行风险整体可控。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自评”面临的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在总体风险自我评估中,10分制下(10分代表风险最高,1分代表风险最低,分数越高代表风险越大),平均分为4.58。从国别来看,缅甸、老挝、柬埔寨、蒙古、印度等国家风险系数较高,上述各国均有超过三分之一受访企业自评风险评分在6分以上。

  第二,企业运行面临不同等级风险,需区分风险等级有序处理。(见图1)

  在调查问卷中,研究人员列出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运行可能面临的24项主要风险,并根据受访企业的应答结果对风险的严重等级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显示,处在“高风险等级”的因素是人力资源短板、宏观经济景气不佳与产业基础薄弱;处在“次高风险等级”的主要是政府与政策问题,即政务环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问题。相对地,行业标准差异、劳工政策差异、自然资源禀赋、市场准入、外汇管制、外交关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风险系数较低。

  相比较而言,在沿线国家投资运营的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社会安全风险并没有预想的严重。恐怖主义威胁、地方武装冲突和群体性事件等因素的影响极为少见,盗窃抢劫等社会治安问题(16.6%)和黑恶势力侵害(12.1%)等现象偶有发生,但相对可控。

  第三,在营商环境的构成因素中,政务环境问题最为紧迫。

  研究团队从四个方面对海外中资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进行考察,即政务环境、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商业诚信环境。结果显示,在四项构成因素中,企业面临的政务环境问题最为紧迫,特别是政府方面,即行政效能、效率低下。例如,41.9%的中资企业反映在当地国家经营过程中经常遇到政府审批手续流程长、效率低及后续事项繁杂的问题;另有14.5%认为当地公务人员存在消极怠工、遇事推诿和故意刁难等现象。这也印证了之前企业所提及的政务环境风险,有16.6%的受访企业提及当地国家政府对市场监管不力、政治腐败。

  第四,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商业诚信问题压力相对较小。

  在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方面,主要挑战表现为当地政府对外资企业提供优惠力度小。沿线企业接受的相对集中的优惠政策体现在审批等事项从优从快办理、税收减免等方面,受到相关企业认可。然而,多数企业反映相关优惠力度有限,而超过三成的企业则未享受过任何招商引资政策。

  在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方面,面临的困难主要在于当地货币利率频繁或剧烈变动造成经济损失,其次有17.4%的企业在向当地金融融资机构融资时面临审核或手续困难。还有超两成企业是在跨国支付、转账、申请信贷服务方面面临限制。

  在企业面临的商业诚信问题方面,超两成受访企业表示“当地合作方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在采购、销售、售后等环节的需求”,这也是受访企业面临的最主要挑战。另外分别有约一成企业面临着受当地技术条件限制无法与当地合作方顺利实现商业对接的困境,或是受到当地合作方恶意违约、消极履约行为的掣肘。(见表1)

 

  企业人才“瓶颈” 

  本项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中资企业人才“瓶颈”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短板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调查显示:企业成本上升压力较大,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上涨相对较快。其中,企业人力资源短板一是核心人员招聘难;二是一般人员管理难,法律解决纠纷成本高。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企业能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负责任的方式开展企业运营,对实现“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目标至关重要。研究团队在本次调查中同样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主题,主要研究发现如下:企业参与当地慈善活动较少,频率低;企业慈善领域参与水平程度低,投入少,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偏传统,缺乏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的自觉性。

  行业分析 

  研究团队将“一带一路”沿线受访中资企业的行业归属划分为农林牧渔业、能源化工业、生物医药业、一般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与房地产业、服务业和公用事业八个行业,旨在进一步探究海外中资企业在不同行业的发展境遇,以更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走出去”出谋划策。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生物医药业、建筑与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发展困难相对较大。(见表2)

  其二,“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中,一般制造业与服务业企业利润空间较大。(见表3)

  其三,不同行业企业经营风险差异较大,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见表4)

  其四,各行业中资企业在当地享受的金融优惠幅度小,生物医药业和公用事业未享受当地政府任何招商引资政策比例最大。

  对于企业是否享有当地招商引资等优惠,不同行业也存在着差异。(见表5)

  其五,除了生物医药业,当地媒体对其他行业企业的负面报道主要集中在未给当地人就业带来好处及中国企业掠夺当地资源,生产的商品质量与价格存在问题是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六,各行业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普遍较大,各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大多不超过30%。(见表6)

  其七,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员工本土化还有待发展。(见表7)

  其八,跨文化沟通障碍与员工管理困难是各行业都面临的难题,建筑与房地产业尤甚。(见表8)

 

  受访企业对工商联系统的主要需求 

  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对工商联系统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助力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首要需求是“组织当地法律法规,尤其是劳动仲裁纠纷方面的知识培训与专业化服务”(40.6%);排在第二位的需求是“与国内和当地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更多政策支持”(37.4%);第三到五位的需求则分别是“海外投资与经营知识培训”(29.8%)、“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实现商务信息共享与投资经验交流”(26.8%)和“在当地组织环境监测标准、资源开发审查政策专业化服务”(24.9%)。(见图二)

 

 

短评

服务企业是工商联兴会之本

王菲

  进入新时代,工商联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对工商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要落实好中共中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推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坚持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也是全国工商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其中,服务企业可谓是工商联的兴会之本。服务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解决好最关心最现实的企业发展问题,是新时代工商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坚持服务兴会,就是要努力帮助民营企业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实现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民营企业奔赴海外投资的步伐日益加快,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实现自身发展,不但要“走出去”,而且要“走得稳”,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关心的问题。

  本次《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的实践中还面临很多挑战。其首要需求聚焦在,“组织当地法律法规,尤其是劳动仲裁纠纷方面的知识培训与专业化服务”,其次是“与国内和当地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更多政策支持”,第三是“海外投资与经营知识培训”。

  可见,民营企业“走出去”并“走得稳”,还存在诸多短板,进而给企业的投资经营带来诸多风险。信息不对称、政策不完善、技能不专业,就会影响有关项目的推进和实施。

  因此,引导民营企业投身国家战略、提升自身素质,工商联责无旁贷。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渠道和商会的组织优势,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调研提出建议,推动服务落地落细落实,为民营企业苦练内功、提高竞争力,提供必要的助力。

  所以,工商联的服务标准与服务能力更需要“用心”。在服务中,团结广大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当好“娘家人”角色,把工商联和企业家的心连在一起。只有工商联对企业家“有求必应”,才能使企业家对工商联“一呼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