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立足于“价值链增值”全新增长点

2020年04月15日10:09来源:《中国工商》2020年第3期 作者:吴跃农

新华社记者 吴鲁 摄

  中国制造看江苏,对于江苏民营企业“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及提出的对策建议,我想,是基于多年来我对中国主导“一带一路”产业经济学的独特性分析和认识:

  第一,江苏制造、中国制造立足于中国,立足于新全球化。美国、西方主导的、以货物贸易为主体的全球化本身动力在减弱。“一带一路”转变了旧的全球化中,中国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购买美国债券、美国超支生活的分工和模式的情况,变为新全球化中,倚重与美国、西方发达国家贸易,持续驱动“一带一路”投资贸易,全方位、双层次持久性地动能成长。新全球化更具包容性、多边性和可持续性,是相互尊重、合作共建、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第二,“一带一路”不是传统经贸关系。“一带一路”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发展差距和不平衡,但有着发展互补性、协同性,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与沿线国家有一定的投资互补性,更是一种深刻的发展规划对接、协力共建的长久关系。这种关系拓展了中国企业的腾越空间,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和创新导向可以并重,中国企业、江苏企业与沿线国家经济共享发展成长和全新增长空间。

  第三,“价值链增值”中的全新增长点。沿线国家有着水利、电力、交通、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还有中东战后国家重建以及巨大的制造业本土化空间,中国、江苏企业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产能扩张转移有充分可能性和合理性。建造高速铁路、工业园区,在经济特区、深海港口等开展更多合作,是中国(尤其江苏在此有着持久优势)基建企业、制造企业、能源装备企业、港口运营管理企业等重大长久战略机遇,是中国企业“产业链集成优势”和“价值链增值”并举的全新增长点。

  中国产业在国际上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与新兴经济体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因此必须直面技术和产业变革以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向上与向下两个方向创新并重:一方面,坚定不移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与封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位置,勇于与发达国家竞争高新技术领域制导权、产业链主导权;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向下包容性创新,用中国资本和制造业优势、庞大国内市场和“一带一路”市场需求培育国际竞争优势。我国产业发展的全球化和一定差序化是必然的,高质量发展的本义就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和包容性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