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看现代商会架构与管理

2020年04月15日10:15来源:《中国工商》2020年第3期 作者:邓匡林

  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30%。尤其民营经济,已占了中国经济的大半壁河山。这个时代的商人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组织——即在当今中国超过5万家的商会。

  中国现代商会,既是古代商帮的延续,又是近代法国商人基尔特的借鉴,更是近代中国旧商会的变革与传承。因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其构建的特征和内涵不同,其内核和外延自然更不同。在新时代下,商会已从原始的宗亲扩展到乡亲,再从乡亲扩展到现代企业;从封建社会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从农业社会发展到了信息社会;从传统文化发展到现代文化。

  那么,商会如何辩证继承和创新发展?如何得以从无序到有序的螺旋提升?如何突现商会明德正道的境界追求?是值得商会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

 

中国商业与商人的源流

  商业是社会的重要分工,自原始社会起,伴随着以物易物的交换,商业就开始分化出来了。杨联陞先生说:“上古日中为市,交易而退。”《诗经》有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皆言及商业。《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所以太史公说:“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这种农、工、虞、商的分工,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使然。

  之后,随着货币的诞生,商品交易更为便捷。商品数量的剧增使分工更为精细,商业已单独成业。商业通过其特有的方式使商品加速实现利润和规模,推动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到了现代,商业之重要更加显著,商品极大地丰富和规模化,销售额和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的两大指标,贸易顺逆差甚至成为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商业与民众生活和国力兴衰息息相关。

  在夏时代,中国已有商业活动,除以物易物外,还有交易的等价物货币出现。交易货币为贝类。据考古证实,有玉贝、石贝、海贝、骨贝、铜贝等,尤其铜贝的发现,说明当时已有金属铸币。

  到商时代,商丘成了“三商之源,华商之首”。是商品、商人、商业的发源地。商代第七世君主王亥,创造了驱牛车大规模贸易的案例。《周书·酒浩》记载:“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说:“传说相士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作为运载的工具……在各部落之间进行贸易。”

  从事专门商业活动的人称商人。可以说,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商人来生发完成的。在中国的第二个朝代商朝,定都商丘,商朝之人亦称商人。虽非经商意义上的商人,不过在商朝时,已有用牛车和船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管仲曾说:“殷人之王,丝皂(槽)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管子·轻重戊》)后商时期,有零星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如吕尚在朝歌以宰牛为业,在孟津以卖饭为生。所以,商族之人被认为是中国商人的鼻祖。

  到了周代,已有“工商食官”的工商制度。说明商业在当时,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与门类。根据钱穆先生的研究,中国古代的商业是随着农业的井田制冲破格子线,发展到山海林泽后开始的。他认为:“农业生产由黍稷到稻麦,再而到桑麻兴起;盐铁,水利,纺织产业亦随之发达。工业一展开,商业亦就开始。”(《中国经济史》)

  真正独立意义上的民间商人产生在战国时期。在战国时期,由于工商业的高度发展,且出现了临淄、邯郸等工商业大都市。《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临淄(现山东淄博市)是齐国的都城,商业繁华。所谓商贾归齐若流水的盛况就发生在临淄。

  由于货币的使用,使得商业交易更为灵活方便。民间商人便自然地独立出现了。钱穆先生的研究认为:“由于战国时代工商业之发达,以前以物易物之商业交换方式已不足应付,货币之使用与流通遂成为战国之另一新形态。”“战国时代才有真正民间商业,春秋时并无商人工人。”(钱穆《中国经济史》) 《左传·昭十六年》中有“子产弗与韩宣子环”一则很重要,记载了郑先公与商人共同开发,保障公平交易与商市存货的自由盟誓,也证实了当时大量民间商人存在的事实。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才是文明进化的开始。自战国时期开始,国与民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推动社会向前进步和发展。

 

从商帮到现代商会

  有业有人必成帮。商业活动多了,规模大了,必然会使各行各业的商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帮助支持,形成内部规矩,摒弃恶性竞争,造就抱团发展的利益和道德机制。

  商帮的形成,首先是在宗亲和老乡圈子里形成的。中国人自远古便已“聚族而居”,形成牢固的宗族关系。此外,古代的手工业和商业以家庭为单位,并可以世袭。一种商业模式成形了,就自然地在宗亲和老乡里发展。业务扩大的需要使得众多的宗亲和老乡的参与。这样的圈子不断稳定和扩大,就形成了商帮。所以,商帮的特征是以地缘和血亲为载体,在商业活动中自发自然地产生的。

  商帮在中国古已有之,但到明清时期才蔚然大观,成为明确的气候。商帮至今,已有500年左右的明确历史。较早出现并成规模的是晋商和徽商。到了明清时期,发展迅速,势力一度鼎盛,形成了十大商帮。随着时代、时势、时运和政府重心的转移和政策的多变,各个商帮的命运与兴衰也是复杂多变。既有低谷也有高峰,既有兴旺也有衰落,可以说是命运多舛。郎咸平教授在通过对晋商、浙商、闵商、潮商四大商帮的研究分析中得出结论:虽然各个商帮对时代和经济都各自做出不少的贡献,也曾经风起云涌,一时豪杰。但由于发心是投机,基本不读书,即使读书亦是为科举。这种唯利是图的投机原因,最后都导致了各商帮的衰落。

  其实,客观地说,战争、政治、乱世、朝代更替、政策变化、智慧和境界等无法准确预测和非能力控制的复杂因素,也是各商帮衰落的多种原因。

  近代商会萌芽于欧洲封建社会的商人行会,即商人基尔特。法国是世界上最早成立商会的国家,是近代商会的发源地。旧中国商会创于清末,陆续设于全国各县、市及较大乡镇。有全省和全国组织,1915年,全国有商会1262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旧商会解散。高旭晨先生认为:“商会是中国近代最早建立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团体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社团之一。从法律意义上而言,中国商会制度建立的过程,也是近代意义上商人身份确立的过程,是商人组织有序化的过程。与当时西方的民间商会相比较,它更具官方色彩,更依赖于国家法律的制度催化。这种制度的催化作用成效十分显著,它相当迅速地改造、吸纳了各种形式的传统商人组织,成为具有主体性的利益集团。中国早期的商人组织的结构、形式与功能都比较单一,几为纯商人间的封闭型组织。”

  与商帮相比较,商会具有如下的特征:①法人性。商会必须合法注册,要通过社团登记,成为依法组建的,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维护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团法人。而当时的商帮不需注册登记。②民间性。在这点上,商会与商帮一样,以土缘和宗亲为基本载体,将民间企业连接起来,和衷共济,和谐发展。③公益性。体现在运行上,商会是一个公益的非营利组织。商会不能投资,不能参与企业经营,不能对外进行经济担保。只能服务会员,进行与政府、社会、商会、商人之间的协调、促进、帮助、整合,使诸方受益、多方兼赢。④自律性。商会需通过《章程》《公约》《规定》等制度性文件规范营运,以道德、慈善、境界修炼引导会员自律正道发展。

 

商会的“经纬耗散结构”

  商会的组织结构问题,是一个纲举目张的基础问题。它的架构如何设计,直接奠定了一个商会的运行成败基础。这是商会建设的基本组织结构保障。从总结各个商会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我们认为在商会建设之初,就要缜密地打造它的组织结构,形成科学构架。

  借助内家拳学原理中的十字劲,经纬劲形成混元劲理论,我们将商会的组织构架按此原理规划,以期形成经纬矛盾互争的立体组织结构,使之有经有纬,充满张力和弹性。同时,以负熵内核贯通全局,形成内外交换兼容的耗散结构,充满活力,不断进步,达成可持续发展。具有这样结构原理的商会一定是坚实活泼、可不断顺势发展的。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将商会的结构定义为“经纬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源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物理家普利高津提出的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运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与处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的有序结构称之为“耗散结构”。

  从商会组织系统的角度看,任何组织都应该处于一种负熵状态中,通过与外界不断的交换物质和促进能量,使组织结构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一种时空充满活力和功能充满效率的状态。商会的经纬耗散结构首先是落实在经(纵向)和纬(横向)上。从横向上看,商会应搭建好横向发展的结构。从这一结构向下落地,就是要搭建好与当地商会、区域商会和全国各地商会,乃至世界各地商会的互联互通结构,以互入团体会员、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形成联盟等有效方式,构造好商会的横向结构。从纵向上看,商会应致力于内部的系统深耕,打造层层递进的子系统。具体的操作可以用备案方式设立下属分会。如青年企业家分会、女企业家分会、金融分会、建材分会、餐饮分会等。以分会为抓手,丰富活动,发展会员,推动商会不断扩大。

  商会的横向(纬度)结构建设还必须统筹到与政府和社会资源(如政策咨询、法律援助、金融税务服务、教育延伸服务等)的良性整合层面,使会员感受到商会的资源和帮助,增加商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经纬结构搭建的关键在于它的内在动态平衡与活力,需要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保持一种平衡,这需要形成一个充满负熵的耗散结构来调整、充实。若一个平衡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均衡状态时,需要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使之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又达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商会在这种开放的不断生发而充满活力的,不断从无序到有序的状态结构中会获得动能和效率。通过经纬耗散结构,可以使商会的运行既有结构的稳定性,又充盈生气活力,不断地交换资源,增加活动和能量,使商会不断成长进步,迈上新台阶。

 

优化商会的营运模式

  商会的营运模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它的模式好坏,关系到商会的运行实效。对商会经营模式的认识,各个商会也会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商会认为,商会就是同乡会、老乡会,大家达到聚会的目的就可以了。也有些商会认为,商会是个社团组织,是个非经济平台,绝不能从事商业活动等等。但从商会的本质上看,商会的动因就是以商成会、以商立会;运营是以商办会、以商促会;发展是以商养会、以商兴会。这个过程反映了商会的本质。所以,商会的营运模式要契合这个本质。

  从商会经营开始,就一直会有两个痛点。一是会费难收,一是会员流动大。每年的会费收取,是商会的一大难事。拖交、欠交、缓交、少交、不交,比比皆是。会员流动亦同,每年一盘点,又有不少会员流失。会员的忠诚度和粘连性较差。这些痛点如何解决?都在考量商会商业模式的优劣。

  根据商会的本质特性和结构,商会应依此建立一个适合商会的营运模式。商会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老乡会,吃饭喝酒会;也不能直接去投资经营,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商会既要守住社团法人、公益组织、服务促进平台的底线,又要积极有为,促进会员和企业的发展,以期他们最终反哺商会,达成良性循环。这种思维的优化结果,就是要形成一个好的模式。这个模式是首先由商会倡导,引导,促进会员们抱团出资,成立一个或多个项目投资经营平台,以实业促发展,以项目求利润。商会则大力支持和协调资源帮助。以股份制或合伙人方式合法地进行有效联结。与平台(或企业)在协议中约定,产生的利润要有一部分反哺商会。如果这样实施,则可以形成商会营运的稳定费用支撑。可以让商会减少对会费的依赖,解决会费难收的痛点。而且,在赢利项目中不断分期开放对会员的入股权,使每个会员都能分享项目利润。这对加强会员黏性和吸引非会员入商会,都有巨大的作用。这个模式同时亦解决了另一个会员流失的痛点。

  当然,商会的营运模式要以真诚优质服务为核心和基础,只有真诚知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老乡的认同和会员的认可。

  所以,商会的营运模式应该有几个特点。①从本质上看:以商立会,以商养会,以商促会,以商兴会。②从机制上看:商会倡导、全力推进设立经营性企业。通过投资和经营项目获取利润。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反哺商会。商会不直接投资,不参与股份,不直接经营,不对外担保,牢牢地守住底线,规避了一系列风险。但同时,商会要调动发挥资源,主动协调各方,积极促进推动,帮助实现利润,然后通过协议约定,将公司经营的部分利润反哺商会,使商会获取稳定的捐赠收入。这种模式是商会健康发展的有效营运模式。③服务兴会。增设教育、医疗、法律援助、劳务输出等专委会。帮助老乡、会员解决看病难、读书难、官司难、就业难的问题。用真诚的服务以心换心,赢得老乡的认同和会员的认可。

  (作者系贵州上海商会会长、正大财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