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第一”思想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27日18:33来源:《中国工商》杂志 作者:罗贞礼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全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和实践命题作出的系统深邃的科学阐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结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蕴藏着巨大的实践智慧,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三个第一”思想,揭示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密码”,并为不断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指明了奋斗目标、核心抓手和关键路径,透射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不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务必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落实。


深入领会习近平“三个第一”思想的精髓

在学以立信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依据,以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为出发点,以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以巩固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大局为责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创立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三个第一”思想精髓,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地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并用科学理论筑牢促进“两个健康”工作的使命担当,在惊涛骇浪中坚定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的改革创新战略自信。

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切实学深悟透“三个第一”思想精髓,以更好地引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一方面,“三个第一”着重突出了发展、人才、创新对新时代中国的重要性,其中发展是目标、创新是路径、人才是抓手,这是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战略“点题”;另一方面,“三个第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其逻辑上具有连续性,模式上具有首创性,实施上具有系统性,用意深远,这是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战术“破题”,从中饱含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神实质、价值追求和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

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围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两个健康”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明确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人士作为我们自己人,始终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为此,要坚持学以致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实“三个第一”。要通过准确识变、精准定位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科学应变、不断撬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变革方式,主动求变、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策略,不断引领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密码”

“密码”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最基本存在特征,也是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不断向前的原因;中国需要强大,中国需要发展,不发展就要落后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推动经济发展,仍然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逻辑主线,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密码”之二:人才是大优势。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促进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千秋基业,人才为先。相比物质资本,人才资源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才是最重要的现代化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人才为支撑,不仅需要培育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还需要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要通过打造对人才具有持久吸引力的多样化“软环境”,诸如广阔的事业空间、清亲政商关系、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等“软环境”,并让“软环境”真正成为容才聚才用才的“软优势”,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大优势”。

“密码”之三:创新是源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创新力量的核心,借助灵感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方式,可源源不断为突破各种发展瓶颈提供创新动力支持;要创新商业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性思维,要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包括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也包括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的变化;要加快科技创新,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孵化载体建设、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其中人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核心保障,创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全面落实民营经济“三个第一”发展举措

全面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统筹思维视角解析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既包括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式、机制和路径结构的变化,也包括了进一步规范标准引领、完善行业监管、差异化打造区域性民营经济发展特色、以产业链融合带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等对策措施方面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要能更好发挥资本优势,激发市场活力,让更多资本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壮大民营实体经济力量。由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无疑就成为了“第一要务”。

全面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就是要通过提升全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中,人力资源是全要素中最活跃、也是最具价值的资源要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惟有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才能聚合起“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鉴于此,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聚焦产业抓人才、集思广益聚人才,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信得过、有担当、靠得住、用得上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全面激活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统计显示,民营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增量改革。40多年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不难看出,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其体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对实际需求反应敏捷;敢于冒险,激励到位,充满了企业家精神,是名副其实的创新主力军。新形势下,广大民营企业仍然是率先突破核心技术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中坚力量。大量事实证明,创新才是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 罗贞礼)

(责任编辑 曹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