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多数“84派”一样,他烙上了深圳印

2020年02月26日10:51来源:《中国工商》2020年2期

  1984年元旦刚过,围绕着要不要办特区的争论,邓小平进行了第一次南巡。1月30日是那年的大年三十,这一天,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写下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5个字,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由此,关于特区的争论告一段落,“中国公司元年”正在开启。

  一年后的夏天,周海江成为深圳大学的一名大学生,闯入了翻江倒海造乾坤的大势中。

  深圳大学就读期间,一天,同学兴高采烈地问周海江:“你要不要到我的荔枝园干活?”听后他不解地问:“你的荔枝园?怎么是你的荔枝园呢?”同学得意洋洋地说:“我现在是荔枝园的经理了!”周海江满面狐疑,同学连忙解释道:“我在荔枝园打工干得好,所以就当经理了。”这次谈话让周海江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深圳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打开周海江思想的窗口。

  毕业后,周海江舍弃了大学老师的“铁饭碗”,回到家乡港下镇,端起了乡镇企业的“泥饭碗”。“当时的深圳是未来中国的一个缩影。在深圳的学习经历,让我感觉到,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要靠自己的本事,缩手缩脚不敢竞争是不行的。”之后,像大多数“84派”一样,周海江带着深圳的烙印,进入了他的“弄潮时代”。

 

神来之笔,红豆护士衫成一代人记忆

90年代初 ,央视主播身穿红豆护士衫播新闻

  1992年,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穿着红豆护士衫走进演播厅。一时间,红豆护士衫畅销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这是周海江打造品牌的神来之笔,也为红豆赚得了第一桶金。

  在这之前,这位转型到企业的大学教员已经让周围人见识了他的出手不凡。

  1988年,南昌针纺织品交易会上,参展者多为国有企业。周海江作为少有的乡镇企业,在那里做起了广告。他被看作是一个另类,来自国有企业的参展者们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他请大家吃了一顿大餐,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在国有企业出售他们的商品时,拍下一些照片。

  1989年,红豆开发出的第一个专利产品红豆护士衫横空出世。

  照片,有大作用。在那个被固定交易禁锢的体制时代,周海江走出了主动宣传产品的第一步,也为未来红豆品牌的树立迈出了一大步。

1980年代,为推销红豆第一个专利产品——护士衫,红豆创新推销方式——周海江写给各地针纺站的信

  当时的纺织站,都是国有企业才能进入,民营企业被挡在门外。为了让护士衫能够进入纺织站销售,周海江向各地纺织站发出了推销信。艺高人胆大,他敲开了纺织站的大门,款式新颖、质量上乘的护士衫一时间反复上演客户排队等货的盛况。

  护士衫的成功,得到的不仅仅是销售额,更是百姓们对红豆品牌的信任。日后,这种信任被延续到了红豆几乎所有产品中,珍珠衫、雪花衫……红豆生产的这些产品,成为那些年中国人的潮流记忆。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力气推销产品时,周海江说,他早年在深圳大学读书,思想相对解放,没什么心理负担。而他对品牌的认识,要追溯到更早的1979年。当年法国人皮尔·卡丹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的第一场时装展示会,之后,皮尔·卡丹便成了中国人认识的第一个国际时装品牌,赚得盆满钵满。还是少年的周海江,没有目睹过这场时装秀,可“皮尔·卡丹”这个外来的名字,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在他不断探索皮尔·卡丹是什么的过程中,品牌意识深植脑海。

  十年后,1989年周海江已是太湖制衣总厂(红豆集团前身)无锡兴利制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厂部领导层的会议上,他大胆提出在中央电视台投资160万元做广告。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都对周海江的提议提出了不同看法,要知道,在当时,许多企业连商标都没有,更不要说创名牌了。他给团队开化思想:“以后的服装市场,会进入一个群雄逐鹿的品牌时代,我们不能满足于拿着自己的衣服零敲碎打,沿街叫卖。”

  事实证明,周海江的举措是成功的。

  红豆成为最早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服装企业,也是最早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民营企业。由此,“红豆”品牌走进了千万消费者心中,产品销路迅速拓展。1997年,红豆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

  为了树立品牌,周海江做了太多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删繁就简,开辟了新的销售模式。周海江把产品免费提供给商家,让他们自由去卖,产品卖掉了,再进行结算;如果卖不掉,不仅可以退回来,还可以享有每箱20元的补贴。商家们知道后,一个个咧开了嘴,蜂拥而至抢着卖货。

  商家们高兴了,厂里的人不干了。这种“卖掉给钱,卖不掉退货还补贴”的方法,太大胆了,风险太高了。工人们心里忐忑,周海江却不露声色。在深圳那几年,他看了很多,也明白了不少。做商人,不是追求自己挣了多少钱,而是要看大家的腰包鼓没鼓起来。商家看到了他们的利,自然会为你带来更多的好。

  一段时间后,当时的老厂长高秀珍非常激动地说:“海江呀!现在我们一天可以赚十几万了呀!”周海江淡然地笑笑。从深圳归来,十几万这个数字对他已是稀松平常。但他不知道的是,对于小镇上的工人来说,他们手里拿着沉甸甸的钱,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周海江是胸中有乾坤之人。

  产品在中国大江南北畅销,也并不能满足他对企业的所有设想。他说:“中国企业要掌握国际分工的主动权,就必须拥有自主品牌,否则就是‘被第一’。企业的一切人和物都可能随时间消失,能长久传承的只有品牌。”

  他看到了竞争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他要让红豆在海外拥有姓名。

  当时,他拿着样品去外贸公司时,迎接他的都是闭门羹。“那时候我真是有点受不了,当大学老师时哪里被人这样对待过?现在回忆起那些日子,脑海里仍然会出现那重重的关门声和一张张不耐烦的脸。”周海江后来谈起他的这段推销经历时还是无限感慨。

  “这堂课我们必须上,必须学会适应市场经济的生存方式。”适者生存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周海江的适应能力很不错,他发现,日本对服装进口没有配额限制,但对质量要求极高,如果能得到日本市场的肯定,其产品质量便可以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1994年,周海江去日本待了两个月,在那里开设了办事机构。此后凭借过硬的质量,红豆一举打开了日本市场,后者成了公司最大的外贸市场,销量占到当时外销产量的80%。这场漂亮的“战役”,让公司的前辈们看到了这位年轻人的能力,周海江凭借着这份执着、勤奋与果敢,逐渐升为公司管理层。

  但其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周海江的一切努力和革新,都是建立在红豆人对产品孜孜不倦的研发和精益求精的生产之上的。

  早年,红豆羊毛衫车间开发出了远红外丝光羊毛衫、天丝系列羊毛衫,成了红豆系列产品中的后起之秀;红豆T恤衫与科研单位联手开发出了全棉针织免烫系列T恤,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与美国杜邦公司联手推出的“空调型”T恤衫,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如今,红豆品牌不仅是首批中国驰名商标,也是第一批42个中国驰名商标之一。2010年,红豆集团被评为服装界唯一的国家商标战略示范企业。

  这些卓越的产品,树立了周海江的自信,让他有了宣传推广的底气,也支撑起了红豆的基业。

 

做一个“老实”的商人

  “我当时进红豆工作还不到半年,每个月的工资也就300元左右,还很努力地凑了1000元入股。” 红豆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竹倩在采访中谈及二十多年前的股份制改革时难掩激动。

  时间追溯到1991年,当时红豆销售达到1.1亿元,员工近2000人,已经成为全国内衣行业的龙头老大。产权界定已逼到眼前,处理不好就是死劫,处理得当就会迎来艳阳天。

  周海江日日苦思,夜夜难眠,思考解决办法。但,这次的考验,来得有些严峻。周海江要挑战的,不只是红豆,而是整个乡镇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

  当时乡镇集体企业资产形成过程错综复杂,不仅有乡、村的原始投入,还有企业内部职工的劳动积累,要搞好产权界定相当不易。见多识广的周海江,发挥了他超强的学习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在众人争吵不休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企业的资产究竟归集体还是归个人?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圳求学经历中的见闻在周海江脑中一遍遍循环,他探索、吸纳、整合。在和集团领导层反复商量后,他提出了“增量扩股”的办法。划定1992年12月31日之前的所有资产统统归政府,然后面向员工及全港下镇的人搞“增量扩股”。

  “增量扩股”一呼百应。

  无锡港下的集贸市场上都张贴出了红豆的招股说明书。王竹倩回忆称,当时有一个同事和她一样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把父母给她的4万块嫁妆钱全部拿来入股。

  这么大动作的改革,员工们真的都能理解吗?

  “理解是肯定不理解啦,周主席是大学生,他的想法我们也不会完全懂嘛。但质疑是没有的,大家都相信他们父子,他们说要入股,那就入股。”红豆前监事会副主席孙亚君这么告诉记者。

  听她说完,记者的困惑更深了。

  那周家父子是如何做到的?孙亚君解释:“因为周耀庭1987年说要带领我们让企业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他做到了;1988年翻一番到2000万元,他做到了;之后要实现一个亿,他做到了。他说什么都做得到,所以我们就是相信他。”

  出于这种朴素、坚定的信任,孙亚君的母亲——红豆最早的员工之一,拿了20万元入股,年轻的孙亚君本人也入股了5万元。如今已退休的孙亚君又买了新房子,在结束采访后,忙着回家搞装修!她说,红豆让她们家致了富,所以才能好好享受生活。在红豆所在的东港镇,目前有近70%的家庭都有人在红豆工作,或者从事与红豆相关的工作。

  周海江说:“人中间,最不老实的是商人;最老实的,也是商人。”他就是一个非常“老实”的商人。这种“老实”,在1998年有最明显的体现。

  1998年8月,周海江有点头大。受严峻经济大形势的影响,红豆的一些股东为保险起见纷纷提出撤股和退资的要求。当时,红豆集团正值高速扩张时期,资金周转非常吃紧。

  怎么办?周海江反复掂量:如果坚决不退,反而会加剧人们的恐慌心态,红豆是不是真有问题?接着就会陷入大面积撤股退资的恶性循环。假设放开呢?周海江素来相信这样一句话——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于是,周海江与集团领导决定合理调度资金,大开“撤资”之门!

  奇妙的效应再次显现了,见红豆如此从容应对,人们的惶惶不安很快平复下来,这场风波只历时两天便消弭无踪。撤股金额只有数十万元,而撤股的人事后都后悔不已。

  此次风波过后,红豆干部员工的分红以及奖励基本上均用于增量扩股。随着红豆员工不断参股,镇集体的股份不断稀释,2002年,港下镇(2004年,东湖塘镇与港下镇合并设立东港镇)政府将最后持有的一部分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红豆的员工,由此红豆集团全面完成了政企分开的股份制改革。

  “周主席他们当初改革的时候,之所以会有这个方案,就是因为他既考虑镇里的利益、也考虑到了企业的发展,还考虑到了共同奋斗人的利益。”亲身经历了股改全过程的王竹倩说,股份制改革当时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新鲜物,它之所以能够顺利执行下去,就是因为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既维护了集体资产,企业赢得了改革的契机和发展的时间,又能让员工分享到了企业发展的红利,企业自然而然就有活力了。在众人齐心合力下,红豆股东最多曾有两千多人。

  但在改革之初,周海江等领导层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受到了多方质疑。

  周海江去浙江某知名服装企业学习取经时,其领导人告诫他:“你们还要把厂子做大干什么?越大越说不清楚是谁的。我们都在等政府给政策呢!”等,显然不是办法。众人还在观望的时候,周海江主动出击先行改革。

  看准就做,是周海江在深圳学会的本领。如果没有邓小平力排众议建立经济特区,我们的经济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如果深圳不先发展起来,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发展的路径和样本?如果不实行股份制改革,乡镇企业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重获生机?

  周海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刚搞产权改革的1993年,红豆的规模在无锡排在第34名,十多年过去了,排在红豆前面的33名大都不见了,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产权不明晰等因素而遭遇发展“瓶颈”。由此,红豆一枝独秀成为“新苏南模式”的代表,周海江也被媒体冠以红豆少帅的名号。

  对资本的整合,股份制改革只是个开始。

2001年,红豆股份上市

  世纪之交,万象更新。周海江在看到了我国企业的资本多数依靠借贷,成本高、周期短、负债率高、自主性差,他提出“通过股市更快更多地获得自主资本,做直接融资的整合者,而不是间接融资的被整合者”,他做到了。2001年1月8日,随着洪亮的锣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响起,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5000万A股在这里正式挂牌交易,“华夏第一县”锡山市(原无锡县),终于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红豆一举募集到3亿多元资金。这是后话。

  凭借红豆股份上市募集的资金,红豆集团底气十足地启动了三年再造“新红豆”工程。2001年9月,集团投资3.2亿元,开始了4.2平方公里的红豆工业城大规模建设,构建起工厂97家,成为无锡单个企业创办的最大的工业园区。凭着资本的力量,红豆集团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全面进行了设备厂房的现代化更新,建造了位居亚洲规模之最的服装生产车间。

  此后,周海江又带领红豆不懈努力,使红豆股份、通用股份相继上市,募集资金数十亿。与此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创立财务公司内部融资,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融资机构,实现了自主资本的灵活调度和规模扩张。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周海江带领下的红豆一直在攀登,他成为“84派”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并活跃至今。

 

千里马,也是始于足下

  “立即处理!绝不能让问题轮胎流向市场!”周海江说道。

  “数额庞大,这样造成的损失太大了!”有员工说。

  “企业发展诚信为本,这些轮胎必须全部剪掉!”周海江很坚决。

  10万多条内胎,硬生生被剪掉。

  如今,长途运输司机无人不知“千里马”这个品牌。红豆的“千里马”轮胎是没有库存的,每天都是全部发掉。这都离不开周海江严格要求、脚踏实地做产品的理念。

  周海江总是想一些很长远的事情。在他看来,中国的民营企业要超越世界500强,而且是全面超越,目前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做的是,集中所有的资源、力量,在一个点上进行突破。他不是什么轮胎都做,不做轿车轮胎、轻卡轮胎,也不做大卡车轮胎,只重点做一种轮胎,就是跑长途运输的载重型卡车轮胎。

  从服装到轮胎的跨界,是周海江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他不安一隅、锐意进取的证明。

  他很早就意识到,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空间有限,加上服装行业强手林立,竞争也日益残酷。

  跨到哪里去呢?周海江反复思量,多方考察,广开言路,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开发摩托车及橡胶行业。

  消息一传出,集团内不少人不理解,他们问:“摩托车和橡胶与服装并不搭界,能行吗?是不是风险太大了?”反对,是周海江意料之中的事情。1987年以来,他打破了多少人们习以为惯的藩篱?做了多少“前无古人”的事?做了多少大胆的决定?哪一次没有人反对?但是哪一次,结果没有证明他是对的?

  第一辆摩托车——赤兔马一亮相,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人人都要买。生产规模要扩大,红豆又投资1600万元建了15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

  回忆起赤兔马项目,周海江说:“我们做出这个决策时,不少人感到吃惊。当时有很多人劝我,摩托车行业竞争很激烈,利润率也较低。我说,服装行业的竞争更激烈,利润率更低,有时生产一件内衣,利润只有不到一角钱,企业要有大发展,必须有新的利润增长点,摩托车行业虽然竞争也很激烈,但是它的利润还是比服装高。苦干出来的‘红豆人’是不怕苦的,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红豆人’,自然不会惧怕竞争。”

  如果说红豆生产摩托车是一种必然,那么千里马轮胎的产生,则是一种偶然。

  为了配合摩托车的生产,红豆建起了配套厂,其中就包括轮胎的生产。只是,赤兔马摩托足足有两年没有选择轮胎厂生产的轮胎。

  当时周海江已在集团推出“内部市场制”:工厂用的配套产品,由各工厂自主招标采购,而集团内的配套厂和集团外的一视同仁。即使是自己的轮胎、轮毂,你如果质量好我就买你的,你质量不好价格太高我就不买你的。连自己企业的摩托车都不选择轮胎厂的轮胎,就更别提向外销售了。

  轮胎厂无奈之下只好狠抓管理,严控成本,不断提高质量来自找市场,意外地发展成为集团另一个产业——千里马橡胶轮胎。1998年,红豆摩托车轮胎以超过300万条的年销量坐上摩托车轮胎的头把交椅。

  如今,千里马轮胎生产车间,已率先在行业内实现“黑灯作业”和高度有效的“人机匹配”。在参观轮胎生产车间时,工作人员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千里马如今的发展。

  经过不断改造提升,红豆集团下属的江苏通用科技公司2008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市场供不应求,2010年,红豆集团新启动200万套子午线轮胎项目,向行业前列大踏步迈进。

2016年,通用股份上市

  轮胎厂的专业性在不断提高,而无锡摩托车产业逐渐萎缩,红豆摩托车相关配套产业也逐渐收缩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这其中在全国市场创出品牌声誉的千里马轮胎却独立地走上了前台。2016年9月,通用股份顺利在上交所上市。

  卞亚波,从最早的轮胎质检员,一步步做到通用股份董事会秘书,对于千里马轮胎,他绝对有发言权。问他这么多年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他说,那肯定是“剪轮胎”啊!问他当时对周海江的决定有过埋怨吗?他说,不是埋怨,是感激。

  剪轮胎,对每个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把那份委屈和不甘,转化为了对产品极致追求的动力,并在日后让千里马发扬光大。

  卞亚波说,是周海江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让他们意识到“处在舒适区,就找不到前进的力量”。

  就在记者采访红豆集团之际,2020年1月9日,随着通用橡胶(泰国)有限公司开业庆典仪式的成功举行,通用股份在泰国投建的首个海外生产基地正式落成。这标志着红豆集团的轮胎正式走出国门,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这同时也是周海江响应党的号召,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又一努力。

  深圳是一座敢于迎接改变和挑战,从不畏惧的城市。

  80年代,深圳之风卷起了改革开放后的一批民营企业家。

  如周海江,他们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

  这是他们叱咤风云的秘诀。

  也是他们数年后立身商场而不倒的根本。

 

  一个没有优秀人物的民族,是一个落后被欺负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优秀名牌的经济,是一个落后被动的经济。

——周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