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廷:退美股回A股

2020年04月14日19:23来源:《中国工商》2020年2期 作者:牛畅

  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医疗设备公司,也是引入风险投资最早的一家公司,创立近30年,市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李西廷是董事长。

  当许多中国企业向往着进入美股之时,李西廷却反其道而行之,带领迈瑞从美股退市,回归A股。

  为什么这么做?“不能把我们的空间拱手都让给外国人,我们要强大起来,而且我们也能做好。”这是李西廷给出的解释。

 

出发——打造高端医疗制造的初心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邓小平希望送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到国外交流。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工作的李西廷通过选拔,赴法国科学院访学两年半。

  回国后又过了两年,李西廷被选派到深圳,在中科院和美国的一家高新技术公司合资成立的深圳安科公司从事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研产销工作。彼时,北上广深的高档医院医疗设备大多为进口产品,价格不菲,这让他陷入了深思。高昂的成本随之带来的就是中国人看病难、看病贵。

  1991年,40岁的李西廷没有雄厚的资本,却有了闯一闯高端医疗制造行业的雄心。他和几位同事创立了迈瑞医疗。先前的科研工作经历,是团队最大的财富。

  摸着石头过河,迈瑞开启了探索之路。

  李西廷回忆,当时一台进口的监护仪可以卖到13万元,而迈瑞早期的监护仪才卖1万多元。凭借价廉物美的优势,迈瑞的初期产品很快就打开了国内市场,积累了资金。

  但是他并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

  当时,迈瑞作为医疗器械行业“出道”不久的新星,打响国际品牌,进驻国外高端医院具有很大的难度。怎样让迈瑞的技术获得欧美医疗机构的认可?如何扩大国际影响力?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实际问题。

  “当时我们登陆美股的时候,更主要的是想打品牌。”李西廷深知首先要想办法取得国外客户的信任。国际社会对纽交所上市的公司有更强的信任感,选择登陆纽交所成为迈瑞走向国际化关键性的一步。

  到2006年,迈瑞已经有了十几亿元的销售额,当年9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这是迈瑞与资本市场的第一次结缘,迈瑞也成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公司勇闯海外市场并在美成功上市的先例。

  近20年的海外经历,迈瑞用过硬的医疗技术获得了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产品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量全球顶尖医院与研究机构的核心科室接纳了迈瑞。在医疗技术门槛最高、技术法规最严格的美国,迈瑞已进入约三分之二的医院,近万家医疗机构。在全美排名前10的心脏医院中,有9家在使用迈瑞的产品。

  扎实的高端医疗核心技术研发,让迈瑞挺进全球高端医疗制造的前列。李西廷也从月薪280元的研究员跨越到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的企业家,他带领创业团队成就了迈瑞,迈瑞也成就了他。

 

归来——回归A股的强势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风险投资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概念,迈瑞在国内开启了引入风险投资的先河,并且得到了外资的支持。在李西廷看来,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治理结构等方面,迈瑞从创立伊始就具备国际化的“成长基因”,也自然地向国际化方面努力。这一切也是推动迈瑞在美股上市的重要原因。

  国内是迈瑞成长的起点,但是国门之外,迈瑞闯出了一片天。2016年,迈瑞带着令人骄傲的成绩“回家”了,迈瑞完成33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从美股退市。

  迈瑞退美股,业界一片哗然。对迈瑞这一动作,资本市场有质疑声,有叫好声。

  但这一选择,李西廷有着充分的考虑。

  发展初期,迈瑞依赖于美国的资本市场树立国际大牌。在这么多年的经营过程中,迈瑞用技术说话,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口碑,国际市场对迈瑞的认可不再依附于其他因素。

  李西廷面对媒体也坦言,中美资本市场存在差异,到现阶段,迈瑞在国外也面临一些发展瓶颈,例如迈瑞每年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成本反击做空机构的干扰。

  但是,李西廷能够带领迈瑞回归A股更重要的原因,是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迈瑞在美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小公司市值比迈瑞更高,迈瑞在美的价值受到挤压。

  今非昔比,中国资本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脚步逐渐成熟,监管也日益走向科学,本土市场的发展燃起了李西廷回归的希望,他看到了迈瑞撸起袖子“回家”再大干一场的新契机。

  2017年5月,迈瑞医疗首次申报A股IPO申请,2018年7月成功过会,2018年10月在深交所创业板闪亮登场。回归A股的迈瑞,以48.80元/股的发行价,募资总额达59.3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净额为57.5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强势成为当时的科创板第一股。一时间创业板龙头易主,引发资本界的热议,迈瑞被冠以创业板“一哥”、创业板“股王”等称号。

  据迈瑞2018年年报,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37.53亿元,同比增长23.09%;实现利润总额42.38亿元,同比增长44.59%;实现归母净利润 37.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65%。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三大产品线实现均衡增长。

  在李西廷看来,迈瑞在A股资本市场打响的第一炮非一夕之功,而是厚积薄发。迈瑞自始至终重视研发投入,勇争技术领先,并且近几年开展了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宣传等一系列工作。年报上的数字背后,是迈瑞多年的坚守和不懈的追求。

 

再出发——紧握中国医疗发展“黄金十年”

  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从业多年来,李西廷不仅深刻认识了企业发展之路,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研究。打开迈瑞在A股上市后的首份年报,除了迈瑞的成绩,开篇李西廷的致股东信也意味深长。

  “如果说2018年之前的10年是国内药品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那么我们可以说2018年开启了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黄金十年’。”李西廷提出了“黄金十年”的判断。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也带领整个中国医疗行业进入发展的黄金周期,而且对于医疗器械行业尤为关键。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7)》,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人均消费额的比例仅为1:0.35,远低于1:0.7的全球平均水平,更低于1:0.98的发达国家水平。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李西廷用通俗的话说,现在在中国,一块钱的药只有2、3毛钱的器械,这个比例是不合理的。未来要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和效率,医疗器械必须跑步前进。

  除了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李西廷认为各级医疗水平的差距也是中国医疗事业的症结所在。目前,中国基层医疗单位的设备、技术获得的信任度较低,老百姓纷纷集中于某个区域的核心医院就诊,造成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对于这样的发展状况,李西廷看到了问题,更看到了希望。

  “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他认为,这就是未来十年中国医疗事业要深耕的方向,而这其中又潜藏着医疗器械巨大的市场空间。基层医疗单位的改造,亟需人才、硬件、基建等各方面的资源配给,这也意味着医疗行业迎来一个新的成长期。

  “你要敢于投研发,敢于进高端,我们中国公司不能只在中低端市场。”回到家,李西廷期待和更多的中国医疗企业一起走向中国医疗高端制造,将“黄金十年”巨大发展空间紧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中国市场每年约15%的增长,不仅是迈瑞发展的契机,也是整个医疗行业前进的新动能。但是有了市场怎么发展起来?

  李西廷认为,产品、营销和服务是抓住市场的三大关键要素。扭转“进口产品比国内产品更高级”的固有成见,不是靠一家企业的努力可以实现的,需要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一起并肩作战,做强产品,做大营销,做好服务。

  正如李西廷所言,从一个跟跑者,到挑战者,再到领导者,迈瑞经过了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李西廷和他的伙伴历经风雨,带领迈瑞在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也已经着手准备接班人计划。

  下一个十年,迈瑞的目标是挺进全球医疗器械供应商的前20名。李西廷期待着,高端医疗制造行业也期待着迈瑞在A股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