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孙磊,河南驻马店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退伍军人,经济师,现为新疆超能永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河南工商企业联合会会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第十一届执委、河南省驻马店市政协常委。
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创业历程,特别是创业思想历程。应该说我是那个年代企业家中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我于1964年出生,也算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上初中时,父亲是副镇长兼经联社主任,母亲是镇粮管所会计,在那个年代算是令人羡慕的干部家庭,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接触有关经济方面的话题和琐事更多一些。我高中毕业就入伍当兵,在部队服役3年,1987年退伍。我的创业史也就是从部队退伍之后开始的。
初始最难也最需要勇气
由于我在部队服役期间,表现一直比较突出,多次受到嘉奖,入了党也立过功,复员后,分配到驻马店市粮食局开元集团商贸公司工作。凭借我踏实肯干,又敢于吃苦,也勤奋,领导对我也比较器重。干了一年多之后,从业务主办升任业务经理。由于我个人为人比较实在,人缘也好,大家都喜欢跟我来往。
任经理之后,我能设身处地地为团队员工着想,工作都是一块干,不分彼此,当年年底在十多个经理中,我的考评成绩排名第一,业务绩效也是第一,也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认可。
1989年9月,公司决定派我到新疆发展业务,把河南的特产红薯粉条、花生等发运到新疆,然后再把新疆的棉籽等产品发回河南做饲料,当时新疆交通工具少、天寒地冻、自然环境条件很差,在新疆那一年经历了我一生最艰苦的磨炼,意志和信念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慢慢变成了坚强和勇气。正当我的事业蒸蒸日上时得知要按照国家的政策转制,当时领导就找我谈:两个选择,一个是调整至其他单位,转为事业编,另外一个就是下岗下海。说实话,当时我也是挺纠结的,该怎么选择,一个是“铁饭碗”,家人也是比较支持,另一个是“白纸一张”,未来“生死难料”。如果下海,意味着要从头再来,一切从零开始。犹豫了几天,我决定下海,辞掉“铁饭碗”。在家置闲的那几天,没有稳定的“朝九晚五”,心里很空荡,感觉天都是灰的,不知道要干啥,家里人看到也很慌。
由于业务原因,我跟新疆这边的粮食局打过一段交道,他们对我的印象都不错,听说单位改制要下海,也都鼓励我到新疆创业。我也是首次听说国家要搞西部大开发,重点就是新疆,我经过思想上的再三斗争,毅然决然离开了河南,决定“走西口”闯新疆。
刚到新疆闯荡,成功与失败总是相互交织,刚开始失败和教训至今历历在目,也见惯了各种不耐烦、白眼,甚至骂骂咧咧。有时,我也在想,凭什么你们能干我就不能干,你们能干好,我就干不好,硬是靠着不服输的韧劲坚持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三、四年的磨练拼搏,和自身的努力积累,利用新疆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开办炼油化工厂,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余万元,掌握了一定的经营之道,也奠定了自己事业的基础。期间,尽管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艰辛和坎坷,有时都想放弃,但我硬是咬着牙坚持过来。但反过来想想,那时候就是所谓的锤炼和磨砺,你经受不住就会败下阵来,你不善于琢磨、不学习你就发现不了商机,也会被淘汰。你不敢闯、瞻前顾后,机会就会稍纵即逝。
顺应形势更要掌握政策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手上有了一定的积蓄。如果说前期是原始积累,那么从2003年注册新疆超能工贸有限公司开始,就算是真正的事业起步。
公司成立之初,适逢新疆各行各业大发展的阶段。我申办了炼油化工厂,主要加工提炼落地油和原料油,每天炼出燃料油两百多吨以上,送往烧火使用单位。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加扩大,我组建了自己运输车队和物流公司,开始从国外进口原油,和新疆几个油田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扩大了回收落地油和废油等业务,建立自己的三万吨储存油库,把原料油发至大型炼油厂,年产值超过几十亿元,纳税上千万元。2016年成立新疆超能永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石油化工、煤炭矿产、金融投资、房地产、旅游景点开发、物流运输、种植养殖业等,在驻地也算是颇具影响的综合性实体企业。
那时,国家基建发展包括房地产,可以说正经历起步到井喷的过程。回想我当时为什么能做起来,主要是:一是适应了新疆的发展政策,也适应了发展趋势,好比是占空排位,你适应不了,肯定会有人能适应,你掉下去了,也会有接替者。二是对发展形势有清晰的研判,2003年到2016年期间,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一带一路等等,都标志新疆将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门户,那么随之而来的利好政策、资本虹吸等都是空前的,技术、资金、人才等都会大量聚集,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催生行业、产业乃至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三是要游刃于市场和政策之间,我说的游刃不是偷奸耍滑,而是要有清晰的发展思路,一个市场主体现状,怎么理解和把握,一个政策出台,如何据此确定发展方向,两者融合,这就是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嬗变。四是要善于抓住优势产业。我的创业之基简单说就是“两黑一白”,如果说立足于新疆特有的资源禀赋优势是“地利”,国家政策、时代发展是“天时”,那么我个人为人实在、善于学习还勤奋刻苦,就可以算得上是“人和”,拥有这“两黑一白”,成功是早晚的。
带动一片才叫强,富裕之后再铺路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可以明显地感到来新疆的豫商越来越多,有的和我刚到新疆一样,两眼一抹黑,凭着一股劲就来了。来了之后有的包地,有的做小本买卖,有的做投资,有的开造纸厂……各行各业都有,但可以说是不成系统、各干各的。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把大家聚到一块,把来新疆创业的河南籍个体户组织起来,集思广益、相互联手、互通有无。另一方面我可以提供服务指导,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于是,我和几位河南籍企业家一起商量如何筹备河南商会。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自治区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番风雨终于把新疆河南企业联合会在2005年组建起来,许时瑞先生任第一、二任会长,我在第一、二任担任常务副会长、执行会长,2013年担任新疆河南企业联合会第三届理事会代理会长、会长。自担任商会领导以来,我热心商会事业,关心会员企业发展,积极地为会员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新疆河南企业联合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5年,为拓宽会员发展空间,更好地联合在疆豫籍企业抱团联手发展,提高服务,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河南省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开始负责筹备成立新疆河南工商企业联合会,2015年7月完成筹备揭牌工作。2015年7月6日在乌鲁木齐市环球国际大酒店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南工商企业联合会成立大会上,我当选为会长,一直连任至今。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是商会的本质与核心。自商会成立以来,我带领班子成员坚持“政治建会、服务兴会、发展强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开展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理论培训以及涉及经济、法律等内容的业务培训30多次,与自治区、兵团相关单位签署五一农场“商业综合体”、兵团六师“智能仓储、交易、物流”等70多个合作项目,与乌鲁木齐天山职业技术学院等12个单位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每年组织各地州商会举办招商座谈会,到库尔勒、北屯、河南双汇等90多个单位和企业走访考察,指导鑫和新等135个会员企业推进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从河南引进豫中园1956项目、成功举办“豫商杯”格斗冠军赛、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历届亚博会、开通豫商生活平台等,为广大会员企业提供了更广的发展空间和更优的发展机遇,在发展中也壮大了会员企业队伍。
事业得到发展后,我不忘回馈社会和反哺家乡。自2008年以来先后为新疆各种灾害事故、地震灾区、贫困地区捐助500余万元,2006年为家乡捐建希望小学一所,为家乡修路架桥、资助贫困学生300余万元。我带领商会企业家,积极向南疆四地州和乌鲁木齐一线社区和基层企事业单位,累计捐款捐物近2000万元,年初至今,在防疫上,先后投入90多万元对23个政企单位走访慰问,捐赠防疫物资5万余件,价值627余万元。目前,在带动致富、搭建平台上可以说践行了建会宗旨。
成立商会最大的感触是带领更多的企业家做慈善,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前几年,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资和资金参与社会公益建设,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特别是通过自发的仁义善举,营造了清风正气,传递了正能量,唤醒了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人性自觉。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做好帮困解难,通过公益捐助、产业带动、就业促进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百企联百村”“乡村振兴”等活动,支持社会建设。打造产、学、研实践基地,为驻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结合领域和产业优势,在医疗物资补充、生活物资供应、志愿服务开展等方面为驻地提供更多帮扶。
激励更多豫商扎根建设“共富”新疆
商会作为企业家集中地、经济承载体,地位重要、作用显著。推动和实现企业发展是商会的本质所在,商会为会员服务得越好,商会的聚合力就会更强,企业的发展契机和优势就会越明显。作为一个拥有3600多家会员企业、产业涵盖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等40多个领域的区域性联合组织,新疆河南工商企业联合会将围绕党的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苦练内功、广搭平台,团结凝聚更多优秀豫商,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新格局,以实际行动投身新疆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把学习二十大精神成效转化为推进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
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新疆经济相对落后、条件更为艰苦,在天山南北干事创业,更加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大公无私的品格。我们许许多多有梦想的青年豫商,本可以拥有更好的工作、更优越的生活环境,却在理想信念的感召下和优秀豫商的影响下,选择了扎根新疆、奉献边疆,就像老一辈的进疆河南人,凭借勤劳智慧,在三山两盆的大地筑起一栋又一栋现代化楼宇,在戈壁荒漠上开垦出一片又一片绿洲一样,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串酸苦故事。他们白手起家起早贪黑,他们孤身一人颠沛流离,他们曾走投无路过、也曾万般无奈,他们有求助的无望,也有失败的沮丧,但他们始终坚守“不吃人间万般苦,哪有人生一丝甜”的河南信条,硬是凭着河南人“没人来,我来”“没人干,我干”的拼劲闯劲,用铮铮铁骨、勤劳淳朴干就了一番事业,这种不服输、敢于闯的狠劲拗劲,激励着无数豫商敢于在新疆扎根,敢于在新疆创业。
当前,在疆豫商创办的企业上万家,仅在乌鲁木齐90%的蔬菜批发市场由豫商经营。可以说豫商文化影响着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诚信为本、质量求胜,为富当仁、扶危济困,政商相融、爱国情怀,把握市场、注重供求”是豫商四千年的文化传承和沉淀。在这种浑厚的文化影响和熏陶下,新疆河南工商企业联合会必将是一个“凝聚乡情,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和谐共融”的合作平台、发展平台、助力平台。广大豫商必将有满怀爱心仁义济天下的英雄善举,必将有同舟共济慷慨助乡亲的家国情怀,必将有大爱无疆分党忧的初心使命,他们将用河南人侠肝义胆的忠义品格、恢廓大度的宽广胸襟、尽心竭力的拼搏精神、踔厉奋发的昂扬斗志,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勇当新时代建设美好新疆生力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豫商智慧和豫商力量。
回顾三十年创业经历,从孤身一人下海来疆的打工仔到年利税上亿元的集团董事长,到拥有3600多家会员企业的省级区域性商会会长,再到头戴各种光环的慈善家等等,与社会名流、资本大鳄、行业领袖等相比不值一提,但作为一个平民百姓,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认为是值得回顾、值得总结的。这一路走来,取得的荣誉无数,见过的场面无数,经历的悲欢无数,但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知道感恩,最大的感想就是不能忘了来时路,最大的愿望就是用我的善心感染更多人、带动更多人。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只要有梦想,只要敢拼搏,在奋进征程中,成功不会落下赶路人,奋斗的人生无疑将更加出彩、更有意义、更显魅力,在建设美好新疆的光明大道上,豫商精神一定会发扬光大,绽放异彩!
(责任编辑:曹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