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扎根新疆 勇立潮头

2023年10月19日10:00来源:《中国工商》2022年第2期 作者:周滨滨
         大会选举我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是对以特变电工为代表的民族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极大关怀,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2022年12月,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后如是说。

特变电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在新疆,张新用了20年时间,将特变电工从一个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街道小企业,发展成为我国高端能源装备智造、硅基新能源、铝电子新材料一高两新国家三大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履行好时代赋予的使命,唯有不断奋进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给予的厚望。”他表示。

 

“乌鸦变凤凰”


“电子专业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昌吉市特种变压器厂(即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工作,在能源制造领域一干就是30多年。”张新说。

变压器厂因资不抵债濒临倒闭。作为厂里最后一名技术员,为了让员工有口饭吃,当时26岁的张新租赁承包下工厂。建厂房、零工资、促生产……张新和员工抱团取暖。三个月后,工厂恢复生产,迎来生机。

正当张新准备大干一场时,一场意外的大火烧毁了厂房。面对抢救出来的设备,张新联想到了胡杨树,并暗暗定下目标,“死而不朽”,扎根发展。

技术员出身的张新瞄准工艺复杂的特种变压器,跑市场、搞设计、盯技改、抓制造……从此,这家小厂从“乌鸦变凤凰”。

在一边壮大公司市场规模的同时,张新着手开启了企业改制之路。1997年6月,特变电工正式登陆A股,当时的昌吉变压器厂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6.8%。

对张新来说,特变电工的目标很大,第一步首先走出新疆。接下来,在1997-2001年,通过A股融资,特变电工通过收购重组,再一次奠定了全国变压器之王的地位。接下来,短短2年时间,两次收购新疆众和国有股、昌吉特种变压器厂整体改制为新疆天山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张新顺利完成MBO。

“特变电工的发展,实际上主要走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人才,兼并重组同行业企业、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盘活困难企业,走了一条兼并重组发展之路。”张新说。

振兴民族工业是张新一直以来的梦想。作为新疆本土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掌舵者,他大胆实施“走出去”的全球战略,主动出击,借力发展,利用科技、技术、人才优势积极推动“电力丝绸之路”和世界能源互联网建设。

在他看来,作为一家能源企业,如何把中国的先进标准、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和系统集成技术、服务解决方案提供给“一带一路”各国,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对沿线国家来讲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儿子娃娃”(有能力有担当的人)和“传奇”, 是新疆人给予张新最多的评价。昌吉和特变电工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特变电工人人有了住房和汽车,子女老人都有了保障。

 

当好带头人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离不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供给更离不开创新。”张新说,科技创新是特变电工30多年来发展壮大的根本。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过程中,张新带领特变电工从技术标准的模仿者、跟随者、遵守者一步一步转变为赶超者、创制者、引领者。

2005年,国家开始筹建特高压电网。当时,只有西方少数几个国家在研究,且没有成功的商业化先例。

同年,张新随队出访日本。在参观东京电力公司特高压试验场时,张新等人遭到拒绝,日方只允许国家电网和非企业人士参观。

在时任国家电网总经理助理舒印彪的抗议下,日方才勉强同意参观。这件事对张新触动很大,他暗下决心:日本能做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2007年10月12日,特变电工启动了国债重点贴息项目“东北输变电科技产业园”世界特高压输变电研制基地项目的建设。

一年后,特变电工捷报频传。5月18日,特变电工成功研制世界首台1000千伏特高压并联电抗器;6月5日,世界首台正负800千伏电抗器问世;7月4日,世界首台特高压交流1000千伏变压器通过全部试验项目,宣告研制成功。这些自主研发项目的成功,不仅是特变电工的一次技术突破,也是我国民族制造工业的一次技术突破!

张新每年都要拿出销售收入的4%用于自主创新投入,开发和培育人才。自成立以来,特变电工累计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专有技术、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超过1200项,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00余个,掌握核心技术160 多项,参与修订制定行业标准200多项。

张新表示,特变电工要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弘扬企业家精神,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思善,及时传递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凝聚到党的旗帜下,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当好排头兵,在促进高质量创新发展上做好表率。要当好带头人,争做亲清政商关系的践行者。

下一步,特变电工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及全国工商联十三大报告提出的工作要求,借助自身在能源高端装备研发智造、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向西开放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以新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民企力量。


(责任编辑:曹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