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保春:用“新”达万家

2023年10月19日10:32来源:《中国工商》2022年第4期 作者:谢雨竹
“要在实践中求变”是潘保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20多岁辞职创业,到出任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一路走来,奋斗不止,步履不停一个生产冰箱洗衣机的老牌民族企业到集智能家居全屋系统系列产品研发、制造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制造企业荣事达在潘保春的带领下融入新潮流焕发新活力而其中的转型密码便是守正创新

 

  创新驱动,打造科技住宅

 

  “荣事达是一家物联网企业、智能家居企业。”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这样介绍。这位70后的企业家,潇洒干练,言语中始终洋溢着自信和从容。

  潘保春的商海之路,还要从1997年放弃“铁饭碗”说起。年仅24岁的他成立了自己的厨具代理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他接触到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当时,太阳能产品刚上市不久,技术含量不高,而一个行业在其发展的初期,技术提升空间往往会很大。”这是潘保春在当时对太阳能技术前景的预测。

  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潘保春找到了荣事达谈合作。“瞄准了太阳能热水器,要么自己生产制造,要么继续做商贸代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心怀野心的潘保春选择了前者。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和交流,潘保春终于与荣事达成立合资公司。2003年,29岁的他出任荣事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那个年代的商贸关系中,我们虽是经销商,但更多接触的是市场,而厂商所有的资源,最终都要解决终端市场的问题,我们所做的就是把两者整合起来了。”潘保春说。恰恰是这种整合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从产业价值链条来看,属于经销商整合生产制造商,并形成了集生产制造、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工贸公司,这在当时是一大创举。

  筹建完新公司后,潘保春带领着荣事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一路高歌猛进,年度销售额实现了超越同行速度三倍的“光速式”增长,被誉为太阳能行业的一匹黑马。2007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亿元,并顺利扩建了100多亩的太阳能多元化生产基地,成为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之一。

  2010年3月,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潘保春出任集团董事长。两年中,他一直与传统家电产品的生产销售打交道,深耕新型能源、新型建材等领域。

  于变局中开新局。也许是潘保春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和善于钻研的个性,让他能够敏锐抓住变局的头绪,再次梳理出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局。2012年,潘保春二次创业,带领企业由传统家电生产制造向智能家居研发生产转型。

  走进荣事达品冠之家5000平米智能家居展厅,“社交客厅”“智膳厨房”“健康卧室”“聪明阳台”等多场景一站式智能全屋系统解决方案便是潘保春交出的转型答卷。自带烘干和紫外线杀菌的晾衣架、可嵌入音乐系统的集成吊顶、可自动发热的实木地板……这些设计优雅、方便实用且具备物联网属性的智能家居产品被潘保春悉数装在一个“家”中,他说,“我所做的产品,都是家庭中需要的用品,它们既具备传统的功用,也被赋予功能性。”

  只有转型,才能让曾经负重前行的企业轻装上阵;只有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潘保春积极践行“双创”号召,提出“党建引领双创,双创驱动发展”的战略定位。构建以“双创”为方法论的智能家居产业生态圈,打造出“荣事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他主创的“荣事达双创服务模式”被评定为“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是企业制度化创新的最高荣誉。成功引领“荣事达”这一拥有60余年发展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再次焕发蓬勃生机,勇立时代涛头。

 

  深入学校,培育人才资源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荣事达在加速推进转型升级中,依然面临着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短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不断挖掘创新人才,培育企业转型土壤,潘保春将目光瞄准高校。

  那么,如何让企业的需求更好地对接高校、如何将高校的研究成果顺利投产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呢?潘保春用“产学研合作”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产学研合作通常指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科研院所或高校提供技术供给和人才支持,两方在紧密合作中促进有效创新、实现生产要素高效组合的合作方式。

  潘保春走进合肥工业大学,与师生共建智能家电家居共性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学院、装配式科技住宅产业研究中心、研究生创业培养基地及高水平创业导师队伍;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的硕士生参观集团内部,就校企合作赋能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广泛共识,培养一批懂图纸、会设备、能创新的高级技工和科研工程师。

  同时,作为制造业创业者,潘保春呼吁,各方要重新定义“产学研用创”的社会价值,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上进行根本性突破。

  身在企业,心系小微企业

  荣事达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感恩、守正、创新”,潘保春将感恩二字排在了首位。他将感恩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自己在创业路上所获的温暖传递下去,致力于帮助小微企业发展。

  “我自己也是一名企业家,深知做企业的不易和辛酸,自然要为创业兴业‘鼓与呼’。”对潘保春来说,幸福感的构成就是自己的企业可以造就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这是他的事业,更是使命。

  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潘保春大量走访调研,了解中小微企业的真实生存状态。过去一年中他深入广东、浙江、新疆、安徽等省(自治区)的40多家中小微企业,调研了20多个乡镇的乡村消费市场,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

  他在滁州市一个镇建材超市调研时发现,该店每年瓷砖的营业额高达2000万元,“一方面说明乡村市场有极大的消费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所在。这对乡村建设和企业经营乡村市场都有很大启发,要把握好发展趋势、顺势而为”。

  履职4年间,潘保春围绕创新创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交议案4份、建议11份,全部得到了书面回复和采纳,并交付相关部门办理。

  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复兴民族品牌为己任,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族复兴伟大号召。”潘保春是这么说的,也从来都是这么做的。

 

 (责任编辑:曹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