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璋:古镇也是一门生意

2020年07月28日13:35来源:《中国工商》杂志
  编者按 :
  河南温县的铁棍山药、重庆涪陵的榨菜、湖北麻城的映山红、福建沙县的小吃,这些小地方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把当地特色变成了一张张响亮的铭牌,实现了名利双收。
  这让张璋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张璋是北京武穴商会常务副会长,30 多年前,张璋从鄂东南大别山区的一个小村,奋力一跃,考入人民大学商业经济学本科。短暂的公务员生涯后,张璋一直在商业地产领域弄潮,有所成就,现为一名资深实战型商业顾问。在人民大学“校友风采”网页上,可以看到 1983 级毕业生张璋微笑示人的照片及一篇专访。
  作为家乡当地政府在北京选拔的唯一政协委员,每年年末或来年年初,他还要赶回老家,出席地方政府的两会,为家乡建设建议献策。
  “只要是讲老家的发展,大家都会觉得我的思路好,我从不高大上。我一般从如何留住农民工、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进行绿色开采、如何利用地方特色等接地气的角度,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些,张璋语调高了几分。
  近日,在一个公开场合,张璋谈及自己对家乡发展思路的有关思考,获得了满堂喝彩。本刊编辑将其进行了整理,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或是一条可资借鉴的思路,以飨读者。
  
      2019 年年尾,北京武穴商会年会在京西南家饭店召开。
  虽然是一家县级市的北京商会的年会,但也开得热闹。
  这是商会一年一度的顶级盛会,武穴市委书记李新桥也不远千里从老家赶来,作为地方的行政长官,他此次北京之行还不忘展开招商的工作。
  叙乡情、话商机。台上的人讲得用心,台下的人听得专心。
  轮到北京武穴商会常务副会长张璋上台讲话了,他的演讲主题是“挖掘历史文化,聚焦地方特色”。张璋的思路紧紧围绕着地方的特色文化“梅”“佛”,以及地方特产“佛手山药”。
  张璋用地方方言演讲,语言生动,内容务实,条理清晰,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坐在台下的李新桥也不时点头,飞速滑动着手中的笔,生怕错过了要点重点。
  武穴市是县级市,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鄂东边缘,地扼吴头楚尾,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武穴市前身为广济县,古称“佛国”,取“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广济县之前的老县城——梅川镇是禅宗四祖司马道信的出生地。
  梅川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该镇始建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 579 年),距今近 1500 余年之久,在明朝,因蕲王朱仲良植梅千株于河旁而得名梅川。
  当地老一辈的人还记得,曾经的梅川是一个美丽的小镇 :清清的梅浦流经小镇中心,河水清澈见底,河边种满梅树,青石板小路曲曲折折通向远方……
  这样的意境,哪怕仅是想想就很美好。
  然而在时代发展洪流的裹挟下,梅川镇大建大拆,河上建起了吊脚楼作为商铺,流域内的河道污染严重,变得跟一般的乡镇没有什么两样。让很多从那里走出来的人,总是忍不住叹息。
  张璋就是其中的那一个。2012 年,张璋还带了一帮人回梅川考察,发现除了仅存的一两处古迹外,梅川已经没有留下什么像样的特色古迹。梅川,这个很有诗意的古镇,只有诗意的名字尚存。
  但张璋仍然觉得梅川的发展有文章可做。
  看看他为这个千年古镇的发展开出了怎样的新处方。

  做梅花的文章

 

  相比河南温县的铁棍山药、重庆涪陵的榨菜、湖北麻城的映山红、福建沙县的小吃,张璋认为,梅川的资源并不比这些地方差,只是没有经营好而已。
  就拿麻城来说。近年,武穴市近邻的麻城,主打映山红这张牌。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冠名“中国映山红第一城”等市场推广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麻城的映山红固然美丽,但花期只有半个月,而且花期是在万花尽放的春天,竞争非常激烈。但即便如此,麻城映山红还是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近几年,武穴市政府也推广过当地的油菜花。但此举在张璋看来,并没有占据太大优势。
  武穴市与江西、安徽相邻,江西婺源、安徽徽州的油菜花已经名声在外,武穴周边的县市也都在大面积种油菜花。
  推广油菜花无异于用自己的“三等马”与人家的“一等马”进行比赛。武穴的油菜花很难吸引外地人,对拉动内需和促进消费作用不明显。
  为什么不推广梅花呢?
  梅花品种多,易种植,寒冬和初春时节开放,花期有 100 多天,当万物凋谢的时候,梅花逆势开放。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千百年来,为文人墨客所咏颂,很容易引发大众的关注和感情共鸣。况且梅川小镇,名字的缘起就是梅花,打出梅花这张牌,简直是顺理成章之事。
  张璋设想,如果从离梅川镇中心几公里外的横岗山(大别山山脉)脚下种植梅花,一直到小镇附近,绵绵延延种植下几万亩甚至十几万亩的梅花,那势必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力。
  梅花不仅带动旅游、民宿,还可以带动深加工、盆栽、精油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梅花只需一两年就开花了,概念非常吸引人。成立一家梅花旅游公司,打造一个梅花旅游节。梅川镇是禅宗四祖道信的出生地,把梅川变成‘梅林禅修小镇’,与中国的禅宗文化结合在一起,从而带动休闲经济的发展。”张璋娓娓道来。“三农怎么发展?农业不是单一的粮食产业,还有其他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做好了,才能带动农民的致富,带动农村环境的改变。”

  

  推广“佛手山药”
  
  梅川镇还有一种特色农产品,那就是外形类似人手掌的佛手山药。
  佛手山药,主要产于武穴市一带,相传为禅宗四祖道信精心培育而成,因形状似手掌,故称为“佛手山药”。以禅宗四祖道信的出生地湖北武穴市梅川镇、余川镇横岗山南北山麓周边的品质为佳,具有很高的养生保健价值与人文审美意蕴。
  张璋很遗憾,对比河南温县铁棍山药,佛手山药的历史文化、功效、药用价值、口感、稀缺性都不差,但是却没有产生类似铁棍山药的品牌效应。
  张璋认为,佛手山药在传播推广、社会认知、产业链流通等方面与铁棍山药存在差距。
  河南温县为推广铁棍山药,创造出了类似“吃四大怀药,练太极神功”等朗朗上口的口号和广告词。
  “有些话虽然俗,但很容易传播,让老百姓觉得铁棍山药真好,不要小瞧了口号或者段子,这是对产品极大的传播。我们要发展地方经济,当大家都不了解你所在地方特产的时候,就是要
  编故事出来,编笑话出来,从传播学来说,这是最好的传播。”张璋指出。
  如何把山药当成抓手,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张璋提出了“五个一”思路。即:成立一个山药管理办公室,并给予该办公室副县级地位。为什么要这么做?张璋表示,“没有领导主抓抓不好,谁的权力大、能调动的资源多,谁就推得快。就像很多地方搞开发区,开发区的级别越高,事情越好推动。”山药办统筹产业的协调和规划发展。即怎么让农民去种、去规划、一年种植多少,种植了以后的物流供应链如何建立、如何推广等事宜。
  成立一家山药研究所,研究佛手山药深加工再利用。“从种植到保鲜,中间是有学问的,不是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之所以上千年来没有变化,
  是我们没有研究技术,所有的创新是基于科技的创新,我们没有科技的创新,做不好,研究所不要自己搞,可以跟一些科研院所合作。”
  成立一家山药集团公司。作为经营的主体,不能像农户那样分散、小打小闹,集团公司负责产供销一体化,生产、加工、种植、流通,都由这家公司来做。
  成立一家山药产业基金。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募资,集中投资。
  成立一家以山药为主原料的餐饮连锁品牌,并在全国开连锁店。如果能像沙县小吃一样,在全国开成千上万家的小馆,就能解决就业,也将扩大原材料的销量。
  “其实,这些事都不是多难的事。有抓手就能做好,没有抓手就做不好。”对于武穴把信息产业园作为招商的重点之一,张璋认为,信息产业园是基于技术和人才生成的,是开启未来的产业。
  发展梅花、佛手山药等特色产业,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可以带动农村的改变、农民的致富、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让乡土和乡村经济落地,是现阶段农民可以实实在在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