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实施

行业发展会否迎来新契机?

2019年04月16日11:13来源:中华工商网 作者:童芬芬

  

  沿用了20年之久的电动自行车国标退出历史舞台,15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这部被市场称之为“史上最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出台,对于规范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和使用有怎样的意义,对于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未来发展又有哪些重大影响?行业发展会否就此迎来新契机?

  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保有量约2亿辆,年产3000多万辆。在近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自行车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提供了一组行业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电动自行车产量为3277.6万辆,同比增长5.8%。其中,480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58.8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5.7%

  “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刘素文介绍说,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契机,近两年来,行业不仅向沿线国家出口增速明显加快,“走出去”全球化运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也初见成效。

  “但自电动自行车产业化后,取得成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还面临着不少痛点和难点。”刘素文说,一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产品工业设计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较大距离;二是产业链有待完善,特别是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基础仍较薄弱;三是要素支撑有待加强,不仅综合型人才比较短缺,资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四是如何与交通、环境、管理等建立起良性闭环还有待解决。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实施,是行业进入‘重质量、强基础、树品牌‘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行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上述论坛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表示,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成本、市场、规模方面领先国际,优势明显,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规范化管理亟待加强,社会责任培养任重道远。

  针对行业发展现状,张崇和建议,行业企业首先要充分认识新国标实施的必要性,严格按照新国标要求,规范车速限值、整车质量、脚踏骑行、防火阻燃等技术指标。其次,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行业企业要以新国标为起点,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刘素文对此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行业企业要坚信“时与势于行业总体有利”。我国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消费国,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可以肯定,电动自行车的国内市场需求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二是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产品升级,新国标、CCC认证实施带来的技术升级,“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出口升级,推进“互联网+”带来的产业体系(生态)升级这四大契机。三是要抓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集中做好“调结构、补短板、换动能”三大中心任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司副司长孙会川表示,这次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认证、监督和执法,来推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将推动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标准实施过程中生产企业是关键,尤其骨干企业要带好头、起好表率作用。

  新国标的实施,受到行业企业的高度关注。记者了解到,爱玛、小牛电动、新日、捷安特、绿佳、凤凰、小刀、星恒、雅迪、绿源等业内十家骨干企业在论坛上,代表全行业发表“中国电动自行车企业自律宣言”,以实际行动支持和落实好新国标的实施。

  “在新国标的指引下,电动自行车行业有望更快地实现智能化及网络化,哈啰愿意联动行业上下游的资源,共同推进这个目标的实现。”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说,哈啰近期在电动自行车行业推出“新零售”模式。一方面,通过“哈啰搭台、品牌唱戏”的方式,让更多电动车品牌商参与进来,通过平台为用户提供租售一体的多样化选择;另一方面,通过各地合伙人的加盟,哈啰从品牌、流量、系统和基础设施等多维度进行赋能。哈啰希望通过新模式,让行业突破增长瓶颈,让电动两轮出行更加智慧及利于监管。“相信新国标的出台将会为行业的发展奠定新的方向。”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展望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利好的政策措施、行业的理性回归与规范、龙头骨干企业的务实创新,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由大变强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 孙永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