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万达的别样启示录

2017年09月21日10:05来源:中华工商网 作者:刘可
“狼群性”发展和“象群性”发展,一开始便决定了两个万达的不同走向。

知道最著名的民营企业万达集团吧?关键字太多,比如“商业地产”,比如“王健林”。

但你知道吗?中国其实有“两个万达”。
 
王健林的万达,全名是“大连万达集团”,而另一个万达,名字更响亮,是“中国万达集团”,现任董事长叫尚吉永。一个在渤海之滨,一个在黄河入口,它们之间真的有某种特殊联系吗?传闻一个还曾经想收购另一个。事实上,两家企业有交集并集,也有对照参考,反正按自己的风格行走,都很成功的走出了两条颇有特色又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成为值得很多企业借鉴的典型样本。
 
中华工商网独家报道,今天带大家起底一下两家同名企业的30年风云变幻,揭秘一下你所不知道的“两个万达”。

“两个万达”其实经常“碰面”

比如不久前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两个万达便都“榜上有名”。

有意思的是,两个万达不但企业名字相同,而且企业基本面也高度重合——
1.都是民营企业,而且都是出色的“民企500强”;

2.两家企业的领头人,都是工商联的副主席(王健林是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尚吉永是全国工商联执委、山东省工商联第十三届执委会副主席);

3.都做地产,而且都是集团化发展。大连万达本身就是地产起家,现在形成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大产业;中国万达集团轮胎业务起家,目前主要发力于工业领域,同时有石化、热电、地产和资本运营。

更有意思的是,两个万达就像商量好似的,不但名字相同,公司注册时间也是同一年,都是1988年。也都给民营企业争气,在各自的商业、工业领域都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很多业务做到了行业标杆,从地方上的小公司,20多年来都发展到业务遍布国内外,企业资产分别过了百亿和千亿。

有位老总曾经调侃,这俩公司就像一对儿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用了20多年,两个万达书写了各自的传奇。

但你为什么不知道第二个万达?


王健林的大连万达几乎挤占了所有搜索热点,但这对“孪生兄弟”,当“哥哥”的,其实是中国万达。最早的“万达速度”,其实说的也是“哥哥”。
 
80年代末,在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的发祥地山东东营,一个叫巴洪斌的人领着一帮农民兄弟组成工程队,因为他们吃苦耐劳,敢于在自然环境最恶劣的条件下接下最艰苦的油田施工项目,成为了胜利油田最受信赖的施工公司,而且赢得了圈内一个“援油铁军”的称号。

大家还继续“靠山吃山,靠油田吃油田”的惯性思维时,巴洪斌已经将敏锐的眼光投放到工业领域和油田之外的市场区域,当其他“万达”还没醒来的时候,1988年,巴洪斌就从国家工商总局抱回了“万达集团”这块“金字招牌”。

股份制改革,是近些年才热起来的事儿,但思路清晰的巴洪斌早在1994年,就在当地率先对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做到了员工持股,极大激发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而且最早实现公司股权在产权交易所的挂牌交易。

——这个案例,如今看来很成功,是一件“敢为人先”的壮举。但改革总因为牵扯太多利益根本,在当时还较为保守的商业环境下,其实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

“劳务打基础,工业增后劲,科技促振兴,品牌创优势”——这四句话到了所谓21世纪的今天,都对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的转型发展有指导意义,也的确涵盖了不少企业现在的发展脉络。而巴洪斌的创业团队提出并带领企业实现了这“四步走”,早在20多年前。
 
20年前的“万达集团”,便声名鹊起。

因为股改得早,产权关系明晰,中国万达”以化工产业为龙头,轮胎、电缆为支撑,地产、建安为两翼,资本运营为轴心”的国际多元化业务和现代化企业集团雏形,那时候已经开始慢慢形成,起点高,股权干净,所以之后发展得特别快。
——一位东营当地的企业家对记者这样评价20年前的中国万达。
 
他说,那时候的“万达速度”,就是同行业里的标杆。
 
彼时的巴洪斌团队,当然不会想到,日后万达集团这块招牌居然能值千百亿,而且还会来个更出名的“弟弟”。

但这支敏锐的团队,又早在1997年的时候,注册了“中国万达”和“中国万达集团”的国际域名,为日后的网上交易和国际业务,抢占了先机。
 
彼时的王健林,还忙于旧城改造,和公司私有化过程中的各种复杂人事,直到2004年底,国有股份才从大连万达集团全部退出。

彼时的大连万达,还不叫这个名字,最早的前身大连西岗住宅开发公司,是一家区属企业,每年都亏损数百万。时任西岗政府办公室主任的王健林跳槽来到了这家公司,这一跳,跳出了一个早期地产圈后来都学习的经典案例“棚户区改造”,也跳出了大连万达早期的第一桶金——从亏损百万,到第二年营业上千万、利润290多万。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大连万达从住宅开发,转到商业地产。

让王健林的万达集团变得家喻户晓的,有三个关键名词:

大连足球,万达广场,最后是某一年的“中国首富”。

此后,王健林和他的万达集团开始了商业帝国的征途,拉开了资本大幕,角逐着文化影视,上演了各领域创造“全球第一”的大戏。而中国万达,则转入了工业领域的深耕,行业属性和市场风口的不同,让这个“万达”,彻底隐没在大连万达的光芒四射下。

“两个万达”的启示录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曾经说过,每个公司都有只属于自己的一个灵魂,那些意志强悍的领头人,会把企业带向不一样的地方。

一位不愿署名的经济学家向记者这样描述“两个万达”,觉得挺有意思:大连万达更有“狼性”,中国万达则更多“象性”。

“狼群性”发展和“象群性”发展,一开始便决定了两个万达的不同走向。
 
狼性万达

有人说在部队干过的王健林特别有“狼性”,带着它的商业帝国攻城夺池,一生都在和制度枷锁作斗争。王健林曾遗憾“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说自己没做成部队的将军,就做自己商业帝国的将军。在变革的时代中,万达的狼性让它快速成长,用资本和市场来博弈体制规矩,成为了开放经济和消费市场最大的受益者,而成功后的王健林和他的万达,也在这个时代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不久前老王突然又任性了一把,把北京万达嘉华等77个酒店,卖给了富力199.06亿;又把西双版纳和南昌等地13个万达文旅项目91%的股权,卖给了融创房地产集团438.44亿。70多个酒店在市场上估价至少300多亿,这次抛售,等于万达给富力“打了个6折”,真的是“贱卖”。

万达在国内主要有商业物业、影视、文旅和酒店4大主业,这次抛售意味着老王把国内两大主业都放弃了,这哪里是“贱卖”,简直就是“清仓甩卖”,七七八八总共套现了680个亿。试问谁能有此大手笔。

拿着钱去哪儿?说是“重资产出清,轻资产转型”,转去哪里?“海外投资哪家强,还是看我大万达。”
 
资本风口、市场导向,是大连万达一直不断变化追寻的商业根本,万达在有关利益的取舍关头,从来都立场分明到骇人,商机稍纵即逝,就像狼群嗅到猎物,立刻果断出击。

包括万达关于人才的取舍管理也是如此。团队都是职业经理人,对于特别特别需要的人才,万达舍得用“重金”来挖,但是除此之外,万达普通的经理人团队其实并不稳定,平均待遇反而还会低于同行业,离职率在行业里也是惊人的高。

一位曾做到过万达某业务板块的中层老总跟记者说:在现实的万达团队里,没有人情,只有任务,为了创造各种“第一”,很多管理和考核冷酷且“无理”——“万达团队不会培养人才,都是现挖现用,以考核代管理,做不到就走人,反正品牌出去了,一波一波愿意到万达‘锻炼’和‘镀金’的人多的是。”

当年和老王一起打天下的老人早已不知所踪,新人也换了不知道多少茬。狼性的企业文化充满扩张性且不断适应变化,内部人士透露,万达有一个团队专门修订像宪法一样推敲严格的集团文化制度,而且两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可以说,它的成功在于用精确执行力来谨遵商业市场和资本逐利规律,资本规律一向血腥但高效。
 
象性万达
 
“狼性”的大连万达,人才更迭非常快,所以团队一直很年轻。而“象性”的中国万达,还能找到很多创业初期的“老人们”。这家企业相信“自己培养的人才”和“能够传承的创新”,比如现任董事长尚吉永,在前任董事长巴洪斌时代,就在当时的综合厂担任会计。到了1995年,尚吉永领衔建设集团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电缆项目,结果提前一年建成投产。1999年,他再次被点将,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一干就是6年,之后由总经理上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见证和参与了集团所有的改革历程。

如果说狼性的大连万达领衔了商业风云里最前沿的财富阵地,象性的中国万达则是承担和见证了更多的国家责任。

中国万达多年来承担了很多行业和国家科研任务。现在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3个国家级实验室,十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至少10大系列的产品是企业参与国家起草或者主持制定工艺技术标准和检测标准的。而且它作为民营企业,和中石化、中石油开展合资合作,打造了全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试点。

和大连万达崇尚创造各种“世界第一”不同,虽然中国万达也有很多行业“第一”,但企业的发展理念的确和长寿团结的象群不谋而合——“不做最大的企业、做最健康的企业”。

虽然也有金融和外贸投资,这些领域也更容易赚到快钱,但作为在工业领域深耕多年的民营企业标杆,中国万达几十年来的主营业务和大方向还真就一直没怎么改变,“科技为先导”的核心理念一直是重中之重,从创立之初便崇尚对技术持续投入,几十年来不间断和全国许多所顶级的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产学研合作——在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人才的投入上,起码这个万达,一直显得非常大方。

工业领域很难像商业一样做出翻天覆地的创新,但持续的默默推进,中国万达的产业格局也终于逐渐有了看得见的成绩——现在达到1800万吨每年的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让企业打造了山东省最大的丙烯进口码头,还打通了码头物流、石油炼化,到后续的精细化工、橡胶生产6个层级、30多个品种的产业链条,实现了石油化工向高端精细化工发展的转型升级。
 
结语
 
无论带领的是“狼群”还是“象群”,都是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变革的一种血性。两个万达,用30年的时间,书写了商业和工业领域不一样的创业传奇,缔造了同样意义深远的行业发展标杆。

渤海之滨的蓝色,代表着海洋文明,也代表着大连万达想要不断颠覆和走出去的创新;入海口的黄河之畔,代表着一直传承的黄河文明,也代表着山东儒商的厚积与澎湃。无论蓝色还是黄色,海纳百川,最终都将汇入到一起,留下这个时代无数正在奋斗的民营企业,熠熠生辉的坚实脚印。
(责任编辑:蒋元锐)